短劇又土又尬,但卻上頭,而品牌用微短劇做營銷的趨勢也愈發明顯。據界面新聞報導,在短劇瘋狂入侵各大品牌市場部的當下,麥當勞也順勢推出第一部短劇《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脫口秀演員童漠男,重生在了麥當勞的廚房,成為努力做漢堡的打工人。
毫無疑問,短劇在過去一年以來成為席捲影視內容產業的一陣強勁風暴。橫店變竪店,充斥著霸道總裁、小帥小美重生、打工人逆襲等爽文人生的高能劇情,在手機螢幕裡拿捏著大眾濃烈的情緒。
短劇又土又尬,但卻上頭。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在2023年經歷了顯著的增長,市場規模達到了373.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高達267.65%。預計2027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達1006.8億元。
而不只是在短劇裡做漢堡,如今的霸道總裁還在短劇中送車、送化妝品,大女主靠二手平台逆襲,甚至AI成為商戰的關鍵武器,消費者能在短劇中看到的廣告植入品牌越來越多了。
品牌微短劇營銷已經迎來爆發期。
一些搶先下場的品牌吃到了紅利。業內津津樂道的一個成功案例是美妝品牌韓束。韓束和達人姜十七合作的包括《以成長來裝束》在內的系列短劇,狂攬了超過50億次播放量,更使得韓束超越了巴黎歐萊雅、雅詩蘭黛等一眾國際大牌,以33.4億元的GMV攀升至2023年抖音美妝銷量排行榜的榜首。在其母公司上美股份的2023年財報中,韓束營收同比增長143.8%至30.9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升至73.7%。
對於一向擅長追逐營銷風口的各大品牌方來說,更猛的品牌短劇風呼嘯而至。
除了韓束,大陸國產美妝品牌諸如珀萊雅、谷雨、自然堂、百雀羚等更多品牌開始積極跟進;以美團、去哪兒、釘釘、天貓、閒魚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也在短劇賽道探索更多玩法,製造出《披薩帝國之勝券在握》《絕命逆襲之大小姐的詛咒》《AI覺醒日》《我在大宋開酒吧》《傅太太全程開掛》等爽劇。
實際上,狂奔中的短劇大潮的商業化路徑之一就是「成為廣告」。
一家短劇製作公司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通常來說公司會「囤積」好一批短劇劇本,覆蓋愛情、懸疑、古裝、都市、科幻、喜劇等熱門題材,然後推薦給各大品牌方以獲得廣告植入或者贊助,再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快速推進製作。而更有針對性的玩法,是專門為品牌方製作定制劇集。
「2022年7月,一家廣告代理找到我們,想為某汽車客戶定制一部短劇,要求是大流量和大曝光。」麥芽傳媒對界面新聞表示。麥芽傳媒是一家MCN機構,旗下許多頭部達人帳號已經從劇情號轉做短劇內容,但那時候市場上還少有短劇的廣告案例。
在入局短劇賽道前,麥芽傳媒在抖音試過「上中下」三集形式的連續短視頻和長達5分鐘的短視頻等不同類型的劇情短視頻。其中有一個5分鐘時長的短視頻,播放量過億。
這也讓麥芽傳媒品牌營銷總監冉旭意識到,集數更多、情緒更緊湊、場景更多元的短視頻已經過市場檢驗,短劇值得嘗試。
對於品牌方來說,起初嘗試短劇營銷的訴求也相對簡單,就是尋求品牌曝光。
因為短劇本身在劇情設置上迎合了當下受眾喜愛的快節奏、強刺激內容,帶來了更多自然流量,曝光效率更高,也能為品牌方吸引來大量的新人群。由於短劇的用戶粘性更高,在植入廣告的過程中,也更有可能提升用戶的轉化率。
更進一步的玩法,則是在短劇中尋求轉化和帶貨。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品牌短劇密集出現的時段,就是在平台或者品牌的大促期間,作為營銷帶貨的關鍵一環。
品牌將產品信息在短劇中植入的常見做法,包括增加產品特效、設置AB劇情、內嵌掛車組件等等。短劇營銷與品牌大促尤其是重要營銷節日關聯度高,主要原因在於兩者的聯動轉化和效能比較明顯。短劇用戶看劇後與促銷優惠的聯動,更容易下單。
於是也有更多電商平台下場,且動作頻繁。
今年3月底,淘寶發佈了2024年短劇扶持政策,號稱要投入千萬資金、10億流量。2024淘寶內容電商盛典上,淘寶內容電商總經理道放表示,品牌定制是淘寶做短劇的核心模式,「淘寶希望通過廣告植入的模式,來為品牌服務。」
根據麥芽傳媒的觀察,美妝護膚等日化品牌的短劇營銷最為積極。主要原因在於其受眾與短劇受眾的高度重合,另外單片消費價格為更多大眾接收,以及產品品類符合短劇植入風格。除此之外,汽車、母嬰、食品、茶飲等也開始進入短劇營銷。
而這些品牌之所以積極投入到短劇營銷中,主要目的在於以相對較低投入獲取更多用戶;突破原有路徑依賴,採取創新形式實現品牌的下沈和對用戶的深度觸達。
通常來說,短劇每集只有2-3分鐘,每部為12集左右的體量。「以12集左右的品牌定制劇為例,基本上製作時間在兩個月左右。」麥芽傳媒表示。
但隨著短劇如潮水般湧入,「以小博大」的策略並不那麼容易起效了。
觀眾可以在短劇中總結出無數似曾相識的狗血套路,每天有一萬個重生的打工人等待逆襲,破產的大小姐發誓奪回屬於她的一切,短劇固然有成熟的敘事模板,但很多跟風的作品並沒有從品牌核心調性出發,照搬的套路化劇情,也很難不讓人吐槽「遮掉品牌似乎套誰都一樣」。
在資本殺入、大平台和大公司紛紛下場佈局短劇之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爆款變得越來越難。如同任何一個行業,高度內卷帶來的是同類型題材泛濫、內容同質化高、品牌植入生硬等等。
更難的是,流量也變得更貴。
上美集團創始人呂義雄曾經發朋友圈表示,「2023年11月之後,韓束基本不做短劇了」。原因在於全國很多美妝品牌擠進短劇賽道,短劇增加了20倍供應量,價格翻了一倍,而觀眾是恆量的,即短劇效果下滑了40倍。「所以從去年8月進去做短劇的所有品牌都是去做韭菜的,無一成功案例,都是給抖音送錢了。」他說。
而經過「野蠻生長」的短劇,也迎來了相關部門的審核和監管。
根據大陸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從2024年6月1日起,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並且實行「分類分層審核」制度。
這也意味著,品牌和短劇的結合,仍要探索出更多創新性的營銷玩法。
「當下對於精品化的要求和趨勢下,用戶的喜好、口味以及興趣都會發生變化,需要短劇在創作與品牌的融合上,更加下沈去做內容深耕。」麥芽傳媒表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