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團體提出紅樹林(藍碳)增匯,可能衝擊濕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國家公園署今日強調,生態保育是濕地的優先目標,推動藍碳(紅樹林)將以「適地適種」、符合「濕地保育法」明智利用精神為方向,在可控制的人為濕地環境發展。
國家公園署表示,國家(自然)公園、重要濕地與海岸地區面積占全國陸海域面積的25.4%,是我國自然碳匯與碳吸存的關鍵場域,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種源庫與復育研究基地。該署積極落實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將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推動減碳與增匯行動。
國家公園署指出, 目前「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是農業部向環境部提出,並於今年7月9日由環境部召開第1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決議修正後再審。
由於各界對紅樹林在碳匯增加的效益,仍待更多研究及社會共識,國家公園署將以「適地適種」原則,兼顧實施紅樹林碳匯實驗、濕地生態健全及生物多樣性,在漁塭、鹽田、滯洪池、都市公園等可控制的人為濕地,謹慎推動自然碳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