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事件層出不窮讓國人心慌,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今(23)舉辦食安政策學術研討會,專家呼籲,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應納入賴清德總統成立的三大委員會,從更高的政府層級來擬定食安政策。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今舉辦「食品安全政策的未來發展:法規與監管的挑戰與機遇」研討會,探討當前食品安全政策面臨的多元挑戰。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食品安全管理是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面過程,透過跨部會協調機制,整合行政院食安會報、環保與食安協調會報等平台,確保食品安全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執行。

林靜儀提到,全球化為食安帶來挑戰,包括國際貿易爭端和自然災害可能影響食品供應鏈的穩定性,且可能有食品摻偽和假冒情形;極端氣候現象如洪水和乾旱,對食品基礎設施和安全構成威脅;餐飲業和食品加工業面臨人員高流動性和外籍從業人員培訓不足等問題;新興技術的應用和新商業模式興起,需要相應的法規標準和管理措施調整。

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廖凱威表示,全球有10分之1的人口因食物污染而生病,200多種疾病因食用受汙染食物而發生,並呼籲國內應培養台灣自己的食品安全專才,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各式食安議題。

消基會副檢驗長麥富德指出,過去大眾是「吃不起」,現在則是「不敢吃」,為什麼食安問題越來越多?原因包括民眾意識抬頭、媒體逐漸重視,加上廠商為降低成本而競爭激烈,以及檢舉大幅增加等因素,以及多次發生後,政府單位警覺性較高,稽查行動也增加。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施純光針對「食安五環」提出多項建議,並提到賴清德總統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都未包含食品安全相關政策,但食安絕對是和永續、國安、健康息息相關,建議應納入委員會,從更高的政府層級來擬訂食安政策。

#食安 #食物中毒 #健康台灣 #國安 #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