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委請東華大學辦理「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宜花區中心」,協助學校發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推動校際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各學制垂直整合之討論機制,除充實學生文化知能基礎外,並提升授課教師對族群文化認識。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該協作中心建立的銜接討論機制已在宜蘭縣大同國中與南山國小推廣實行,兩校透過每月安排一次文化課程銜接討論,初期先盤點課程有無重複,之後針對重複性課程進行修正。

目前已就小米祭儀、山林植物及藤編等課程內容進行規畫,未來國小端會以體驗、遊戲的方式進行課程,國中端則安排技法和深層文化意涵等衍生性課程。

大同國中主任黃建豪表示,國中端透過銜接討論機制,除避免課程內容重複外,也希望確認各相同主題課程之邏輯性與連貫性,讓傳統文化能夠依據學生學習階段與能力循序漸進,在認知、情意、技能各項層面都能紮實地學習。

南山國小主任格夏黑玳表示,對於學生學習歷程而言,銜接討論機制能避免重複學習,且先行建立學生先備學習經驗後,未來在國中階段亦可獲致更全面的泰雅文化課程學習。

教育部除透過協作中心推動各實驗學校之校際間垂直整合外,也採用先進帶領後進的方式,安排已累積有一定經驗的實驗學校帶領後進學校,如花蓮縣豐濱國小帶領鶴岡國小、永豐國小的校際結盟,或是萬榮國小除將民族教育課程主題教案公開分享外,並前往籌備學校進行實作分享,有助於協助原民實驗教育發展。

#原住民族課程 #協作中心 #實驗教育課程 #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