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周小明10日在觀察者網撰文稱,在今年年底前,美國和歐洲將發生的兩件大事,都有極大可能危及中國出口,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一是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二是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最終反補貼關稅將不遲於11月底塵埃落定。
11月4日,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投票。川普遇刺後人氣飆升,贏得總統大選的幾率看漲。有評論甚至稱,在槍擊事件的助力下,川普已經不戰而勝,入主白宮穩操勝券。隨後,拜登被迫退選,民主黨換帥,但暫時無法扭轉頹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川普再次上台,他的第二個任期將在安全、外交、軍事及經濟等眾多領域給中國製造嚴峻挑戰。在經貿領域,恐怕將看到中美經濟走向進一步脫鉤。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美國經濟「去中國化」提速,會是大概率事件。共和黨的競選綱領明確提出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逐步停止進口必需品。最惠國待遇是世貿組織成員相互給予的基本權益。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必將動搖中美經貿關係的根基,大大提高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
美國2022年算術平均最惠國關稅率為3.3%。而對於不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國家,美國適用的算術平均稅率高達32%,俄羅斯目前「享受」的就是這種待遇。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殊軍事行動」後,美西方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的結果。
更有甚者,川普多次揚言,若自己當選,將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60%的關稅。由於川普上一任期內自2018年起實行懲罰性關稅,美國對中國產品的平均進口從原來的3%提高至約為20%,增加了6倍之多。結果是,近幾年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比重大幅下降。今年5月,中國商品只佔美國進口份額的12.7%,比2016-17年平均值少了9個百分點。去年中國已被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超過,跌至美國的第四大進口國。
如果川普兌現加徵關稅的威脅,中國出口無疑將承受重大衝擊,乃至震盪。瑞銀集團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川普對華新關稅將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大幅下滑,明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將下降2.5%。即使中國採取經濟措施,今後兩年中國經濟增長也不會超過3%。儘管在不少人看來瑞銀的預測的可信度不高,然而川普新關稅對中國出口的打擊,絕對不可小覷。
彭博社的研究也表明,60%的關稅落地後的兩年內,中國對美出口將幾乎降為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摩根史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亦表示,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可能會對供應鏈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把所有中國產品排斥在美國國門之外,川普也很有可能封殺中國對美的轉口產品,堵死中國企業 「曲線救國」的路子。
最近,美墨兩國以總統聯合聲明的形式宣佈實施共同防止鋼鐵和鋁關稅逃避的政策,規定自墨西哥進入美國的鋼鐵產品除非能證明是在美墨加熔鑄的,否則將被徵收25%的關稅。今年5月,拜登政府宣佈取消對來自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板實施的關稅豁免。提高關稅是川普的中心經濟政策之一。他希望用關稅取代部分稅收,以實現其減稅的競選目標。川普向來以 「關稅達人」自居,痴迷於關稅的威力,在堵關稅漏洞方面,他比拜登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近幾年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但美國市場在中國出口中仍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2023年,中國輸美產品金額達4270億美元,約佔中國出口總額的12.6%。如果失去美國這個優質大市場,將給中國出口留下一個窟窿,僅在一兩年內恐怕難以補上。同樣重要的是,美國還是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去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高達2800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體順差的47%。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也必然對中國的國際收支產生重大影響。
川普對華產品加徵關稅,勢必推高美國的通膨和製造企業的成本,這肯定逃不過美國國內的怨聲載道。6月下旬,美國16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表聯名信,警告稱川普如再次入主白宮,將導致美國通膨重啟,破壞美國經濟穩定。
事實上,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對價值約3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課以重稅,而這些懲罰性關稅幾乎全部由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所承擔。但川普屬於見了棺材也不掉淚,不會接受上個任期的教訓,或者說他根本不認為那是個教訓。
在當下的美國,商業利益必須為地緣政治目標讓路。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保住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華盛頓願意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即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亦可接受。加徵關稅是川普實現同中國脫鈎的執政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加徵關稅問題上,他不會手軟,更不會住手。
從具體實施步驟來看,川普的新關稅可能分階段推進,而非一步到位。美國無法找到替代的中國產品,也可能幸免川普的毒手。
據報導,最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駁回了眾議院遞交的《國防授權法案》,要求修改其限制大疆無人機進入美國市場的條款。原因是,雖然拜登政府早已發佈銷售禁令,大疆無人機因其技術先進在美國廣受歡迎,沒有替代品。然而,川普若重新執政後,絕大多數中國商品將遭受美國新關稅的打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雖然美國大選鹿死誰手,眼下還不得而知。當前,民主和共和兩黨都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威脅,在此背景下,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只會變得更激進、更敵視,而不會轉向些許溫和或理智。
在大西洋彼岸,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最終反補貼關稅將不遲於11月底塵埃落定。7月5日,高達37.6%的臨時關稅已開始實施。按照歐盟有關規定,最終反補貼關稅將在其後4個月內由歐盟成員國投票決定;如獲通過,歐盟將徵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
想要阻止這一措施的通過,27個歐盟成員國中,必須有15個國家投反對票,而且反對加徵關稅的國家的人口在歐盟中佔65%以上。
本月中旬,歐盟成員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計劃進行非正式表決投票。眾多國家棄權,投反對票的成員國屈指可數,而投下贊成票的法、義、西三國人口總數就近40%。因此,推翻反補貼關稅,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早從6月底起,中歐關於電動汽車反補貼關稅的談判已舉行多輪,目前仍在進行中。中方希望歐盟取消關稅。然而,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經貿問題地緣政治化的傾向,很可能使中歐之爭變得無解。
近年來,歐盟已不再將中國的發展看成機會,而是更多地視為威脅,並緊緊追隨美國,對中國施壓。在經貿領域,歐盟更感興趣的是「去風險」,重塑供應鏈, 而不是加強合作。甚至不少歐洲政客認為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是對中國的恩賜。
雙方經過多年談判才達成的中歐投資協定至今仍被歐盟議會凍結。這一協定,於歐盟工商界是個大利好。中國在市場准入方面所作的承諾前所未有,遠遠超出中美間達成的協議。而且一旦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生效,歐盟可以捷足先登,盡享早鳥優勢。
2020年,歐洲議會通過涉疆反華提案;中國反制,對推動該決議的主要人員實施制裁,包括數名歐洲議會議員。於是乎,歐洲議會凍結了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為了打破僵局,推動投資協定早日生效,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提出了中方制裁與歐盟涉疆決議同時撤銷的建議。但歐洲議會拒絕採納。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關稅,基於其去年生效的《歐盟反補貼條例》。這一新的法律工具可謂是為中國量身定制,並挑選中國為其試驗對象。可以想象歐盟是多麼希望借此一炮打響。
事實上,歐盟的這一條例明顯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它棄世貿組織規則而不用,另起爐灶,其提出的補貼概念、覆蓋範圍及貿易補救措施,都超出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規定。歐盟對此次反補貼調查預設結論,調查缺乏透明度,程序不規範。因此,這一案件的關鍵所在不是反補貼關稅的高低,而是要不要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即使加徵的關稅調至個位數,也意味著對歐盟《反補貼條例》的認可,包括其定義的補貼概念和計算方法,意味著對多邊貿易規則破壞行為的縱容。從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必要堅持撤銷反補貼關稅的立場,不在補貼關稅率上同歐盟糾纏。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形同打開潘朵拉魔盒。如果中國放棄撤銷反補貼關稅的立場,而同歐盟就反補貼稅率達成協議,恐怕會後患無窮,甚至鼓勵歐盟在對華反補貼的道路上繼續躍躍欲試,接二連三揮舞關稅大棒。從去年10月以來,歐盟已向中國發起5起反補貼調查,涉及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產業。今後,恐將擴展到其他行業。其導致的結果是,但凡有相對優勢的中國公司和產業,都可能成為歐盟反補貼調查的對象。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危害性還在於其示範效應。歐盟的做法如果沒有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將被其他國家所效仿,在國際上引發對中國產品更多的發難。此例不可開。
可以說,這一案件是貿易領域的灘頭堡,中國不能退讓,因為退讓不起。中方可以考慮中國汽車企業在歐盟區投資設廠,生產電動汽車,以換取歐盟放棄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關稅;但倘若歐盟一條道走到黑,執意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中國除了反制,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這樣一來,中歐貿易摩擦加劇,甚至爆發一定規模的貿易戰,就在所難免了。
川普可能重返白宮和中歐貿易摩擦,意味著中國可能面臨美歐兩面夾攻的局面。在暴風雨到來之前,中國切不可盲目樂觀,而應對形勢的嚴峻性有清醒認識,未雨綢繆,加緊佈局,盡可能減少這兩大事件帶來的衝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