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上月通過點值保障主決議,醫界近年來也不斷主張,希望政府增加對健康的投資,提高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率。學者分析,提高健康投資的難處在於,最花健保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最小,付出代價的是青年。若不改革保費收入的設計,就會有一方不斷要求政府增加支出,一方則非常抗拒,只靠公務預算,除非台灣多一個台積電,否則做不到,建議提高資本利得的收取,並從有財產的老人手中,爭取一部分的錢挹注健保。

立委王正旭(中右)與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黃心苑(中左)14日舉行「有效健康投資 落實健康台灣目標」公聽會,並邀請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討論。(姚志平攝)
立委王正旭(中右)與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黃心苑(中左)14日舉行「有效健康投資 落實健康台灣目標」公聽會,並邀請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討論。(姚志平攝)

民進黨立委王正旭14日召集學者、行政部門舉辦「有效健康投資 落實健康台灣目標」公聽會。會中衛福部針對各國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率指出,台灣人口結構、制度不同,美國公部門投入較高,原因是私人醫療保險有立法,計入公部門的支出。而台灣GDP的組成,將近1成5是國外需求,與外貿導向的新加坡也不同,比較時都需納入考量。

陽交大附設醫院副院長周穎政說,只看支出的高低並無太大意義,重點在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重,以及成長率。台灣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率,從2000年的4.97%升至2020年的6.14%,成長率僅23.46%,平均一年增加1.06%,落後於日韓及OECD國家。

周穎政表示,國家層級的財富增加,才有能力引進新藥、新科技、增添病床及新設備,且醫療支出的增加,並不意味著其他支出會減少,只是增加速度較慢。健康投資反映的是政府對生命價值的重視,最大的問題在財源。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說,台灣平均5、6年調高一次保費,通常新政府上任後調一次,任內就不再調。衛福部長邱泰源說要兩年不調,但若實際去看資料就會發現真的很難。投資健康的比率要提升到7%,大概要新增2000~3000億的支出,且不是一次就好,而是年年都如此。過去幾年台灣靠著台積電等產業經濟起飛,一年財政盈餘也不過3500億,得拿來救台電、勞保、健保等,即便都拿來救健保,也非常困難。

連賢明分析,健保收入與工作所得綁在一起,然而GDP的成長往往大於薪資的成長。薪資成長緩慢之下,要讓投資快速成長,對受薪階級負擔相當大,政府提高1%的投資,對受薪階級的想像,可能就是薪資的2%。

「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連賢明說,老年人通常會希望增加政府的支出,這對他們有利,但付代價的卻是年輕人、中壯年階級。健保收入的設計若不改變,就會有一方不斷要求增加支出,另一方則非常抗拒。

連賢明表示,許多對健保政策的討論,結論都導向要求政府多拿錢,以公務預算支應,但其實政府沒有想像中有錢,除非台灣多一個台積電。他建議政府檢討保費的收取,增加資本利得的收入。許多老年人雖沒有工作、沒有所得,卻有財產,應思考如何將這部分的收入挹注健保,讓收支更平衡。

#健保 #健康投資 #衛福部 #點值保障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