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轉強與產量增加,是中石油(PetroChina)以及中海油(CNOOC)本周淨利大增的兩個主因。同時,中石化(Sinopec)的獲利也同步成長,但所不同的是,中石化的金雞母卻偏重於石化下游產業。
若當初不是北京政府的堅持,要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石油,俗稱三桶油擴增石油以及天然氣的產能,現在可能要花大把鈔票來進口這些燃料。所以,這也成就了三桶油的亮眼財報。
彭博社認為,三桶油目前需要補強的地方,是下游的煉製、行銷方式以及生產各種石化產品。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力道熄火,還有致力於脫碳,最後或許都會有損這些大油商的獲利能力。
獲利來源以探勘為主的中海油,是三桶油中最後一家公布半年報的,2024上半年淨利揚升25%,幾乎達800億人民幣,約110億美元。但還是比淨利近900億人民幣,年增4%且創新高紀錄的中石油要遜色一點,至於中石化的獲利成長則不到2%。
彭博社指出,中石油以及中石化的煉油業務可能有更大挑戰,因為上半年的營業利益大減40%左右。另外,中國大陸煉油廠也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不過,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樂觀預估,在經濟獲得改善下,未來情況可望好轉。
彭博社認為中國大陸石化產業將面臨嚴峻挑戰,因為中石油與中石化都表示柴油需求不佳。柴油是中國大陸建商最常使用的一種燃料,但大陸房地產長期低迷,故柴油需求大減。占中國大陸石油消費量近四分之一的汽油,因當地電動車愈來愈普及,加上高鐵交通網綿密,也出現跟柴油一樣過剩的問題。
根據本周出具的研究報告,高盛表示,目前每桶在80美元附近的布蘭特原油,2025年平均售價應該是77美元左右。但如果中國大陸沒有特別多的需求,到2025年底時,國際油價可能會跌至每桶只剩下60美元。
若一語成讖或將對中海油的傷害最大,因為這家中國大陸最大的海上探勘油商,有可能賣一桶會賠一桶。但是對中國大陸主要天然氣供應商的中石油來說,卻是好事一樁,因為天然氣被視為較清潔的燃料。
雖然三桶油的本業是以原油為主,但這些大型油商也在為進入新能源時代做準備。不過,可能還需要幾10年的光景才能擺脫傳統依賴的燃油。例如,本周中石油從自己的母公司買進一家電力交換和發電公司,可望縮短轉變為再生能源業者的時間。
至於中海油已開始從事離岸風電事業,中石化則是中國大陸綠色氫能的領先者,因為這種環保燃料對中國大陸鋼鐵以及水泥等,部分比較難脫碳的行業來說能產生減排效果。
根據彭博社的研究資料,中國大陸未來10年的經濟成長腳步應該會愈來愈慢。同時,世界氣象專家和環保團體也會給中國大陸施加壓力,要繼續減少排碳。因此,中國大陸在真正進入淨零碳排前,除經濟成長會受到影響外,還要花費大筆金錢來更換生產設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