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陳先生,有時感到呼吸喘、走不動,兩腳水腫,但自認身體硬朗的他不以為意,怎料日前夜晚睡覺到一半,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整個人快要暈過去,家人馬上將他送急診。抵達急診室時,陳先生呼吸困難,診斷為心臟衰竭,經心衰竭照護團隊搶救後順利出院,恢復健康。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說明,心臟衰竭又稱鬱血性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來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所需,進而產生一連串如呼吸困難、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胸痛、夜間頻尿、全身或四肢水腫等症狀,臨床檢查會發現有心臟肥大及肝腫大情形。
張釗監指出,呼吸困難是心臟衰竭最常見症狀,平躺時難以呼吸,藉由坐起身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也有可能在夜間睡眠時發生;水腫則常發生於四肢、肝臟、肺部,並可能導致腹水、肋膜積水。
依照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分類,心臟衰竭可分為四級,當病人達到第二級,從事日常活動時會感到呼吸困難、疲倦、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當提升到第三級,連輕微活動,如刷牙也會出現不適症狀;達到第四級程度,連休息狀態都會感到不適。
張釗監說明,心臟衰竭可以透過藥物、氧氣、飲食等治療方式,目前已有4類藥物證實能有效降低心臟衰竭惡化,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飲食部分則會讓病人減少攝取高鹽、醃製類製品、過多流質食物、水份含量高水果、刺激性或產氣食物。
張釗監提醒,平常避免感冒、感染,能減少加重心臟的負擔,平常也可以定時測量體重,若一週內體重增加2至3公斤,腳踝有合併水腫情形,應立即就醫,依照醫師指示服藥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