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3歲急診護理師,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和腹脹所擾,因此隨身都攜帶制酸劑,一有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但她對於這樣頻繁用藥感到非常無奈。後來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她有進食過快的問題,而吃太快其實會對身體帶來諸多危害,恐增加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等風險。在醫師建議下,其開始放慢進食後,竟連原本依賴的胃藥也逐漸不再使用。
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檢查該護理師時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已經因長期進食過快而增加了許多的負擔,並且有代謝問題的早期徵兆。因此建議她務必細嚼慢嚥,一頓飯至少要吃15~20分。在這樣微小習慣的調整下,她也開始逐漸甩開那些藥物。
藉由此個案,魏士航指出,吃太快會對健康帶來4大危害。首先是影響血糖調控,令餐後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久了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進而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尤其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更要注意,恐加速病程進展。
其次是提高肥胖風險,魏士航說,吃太快會讓人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難以消耗,導致脂肪堆積,逐漸引發體重增加。
再來是消化系統的負擔,魏士航說明,快速進食會使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過大,進入胃部後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最後為飲食失控,他說,吃飯吃太快通常會忽視食物的品質與均衡攝取,增加了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風險。
除了避免進食過快外,魏士航提醒,也可以設定用餐時間,每餐至少花15~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專心享受每一口食物;學會在感到7、8分飽時停下來,不要等到完全飽足才結束用餐。如此簡單的習慣改變,就能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