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金峰鄉南迴線一帶的賓茂及壢坵部落發生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2人送醫,其中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有3人不幸身亡。根據了解,這些人都曾食用「蝸牛小米粽」。法醫高大成教授表示,蝸牛本身可能並非造成中毒的主因,事件背後可能另有隱情。
昨天(17日)中午,賓茂部落一名83歲的老婦人自行烹煮了蝸牛和田螺等食材,包成粽子食用。當晚約7時,老婦人出現身體不適,送醫途中心跳停止,於晚上宣告不治。家屬原本以為老婦人只是單純病逝,因此找來了30多位親友為她守靈,並一同享用她生前留下的食物。然而,沒想到卻引發了嚴重的抽搐和嘔吐症狀。
今天(18日)凌晨3時許,有6人相繼出現嘔吐和抽搐症狀,緊急送往台東馬偕醫院、部東醫院和基督教醫院救治。其中4人在送醫途中陷入昏迷,另有3名家屬也在醫院出現症狀,並立即送往急診室。
這起中毒事件造成12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高大成教授指出,過去曾發生過金蘭家族生吃非洲大蝸牛中毒致死的案例,但那起事件並非立即發作,而是長期大量生吃蝸牛,多年後因寄生蟲入侵才釀成悲劇。
高大成教授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食用蝸牛本身並不會立即致死,除非蝸牛身上含有特定物質,與葉菜類交互作用後產生氰酸鉀等化學物質,或是死者誤食了過期食物,導致肉毒桿菌中毒,引發呼吸衰竭。
高大成教授直言,如果食材經過烹煮後仍發生中毒,則不排除是化學物質所致。死者臉部是否發黑,也是判斷化學中毒的重要依據。目前事件的詳細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