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是數十年來侵襲台灣南部地區最強的颱風,南部各縣市紛紛停班停課,民眾急於防颱準備。就在台灣鄰近海域空蕩蕩一片,僅剩國家海洋研究院和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等單位布設的海洋資料浮標仍然堅守崗位,持續監測山陀兒動態,即時回傳防災單位,提供防災、救災與避難的決策參考。
國海院1日說,自2020年起在台灣鄰近海域布放資料浮標,監測海上波浪、海流、強風等資料,即時回傳到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NODASS),提供防救災應變參考。海洋資料浮標直徑2米半,重量1.5公噸,是目前全球海洋觀測的重要儀器之一。
國海院目前在墾丁南灣、澎湖東吉嶼、基隆潮境、宜蘭蜜月灣等處設置有浮標系統,是國人自行研發的本土化海洋觀測利器。除了國海院外,中央氣象署、水利署、運輸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都因應各自任務需求設置有類似的浮標觀測站,測站觀測資料也串接至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提供民眾查詢使用。
且颱風期間船隻無法出海,衛星被雲遮蔽不易觀測,空拍機也無法起飛,要得知海上訊息只有靠海洋資料浮標透過4G/5G或衛星通訊系統將海上即時狀況回傳,提供防災單位掌握颱風最新動態,此浮標資料幫助氣象預報員預測颱風更加精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