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透過《晶片法案》力圖振興美國晶片業發展,英特爾原本被視為最大受益者。但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受訪時透露,儘管政府允諾提供85億美元(約新台幣2749億元)直接資金,可是至今公司尚未收到半毛錢,令他難掩失望之情,直言感到相當沮喪。
「我的簡單訊息是,『讓我們把它完成吧』」,季辛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感嘆說道。英特爾原本應該在2024年底收到《晶片法案》第一輪的補貼,但季辛格急於在總統大選前獲得資金。
這筆資金對英特爾至關重要。自8月發布慘澹的財報以來,季辛格持續重組公司內部及安撫投資人。季辛格表示,公司已與政府重新談判,可是美國政府在《晶片法案》的補助撥款設置了「障礙」,其中包括完成建築項目、確保客戶安全等里程碑。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Caitlin Legacki認為,政府之所以不願立即提供《晶片法案》補助,顯然是擔心英特爾無法兌現其承諾,並有可能取得補助金後僅建造一座空殼廠房,卻因缺乏客戶而不實際營運。
英特爾從昔日科技業霸主,到如今走下神壇,媒體報導指出,英特爾錯失投資AI良機,或許也是種下當前失敗的原因之一。除了在2017年英特爾原本有機會投資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OpenAI,在2005年英特爾時任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還曾提議以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468億元)收購輝達,但董事會最終否決了這個想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