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相關迷思有許多,其中很常聽到,「血液偏酸容易罹癌,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鹼』回一條命!」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就指出,此為錯誤說法,食物中的酸鹼性並不會影響血液的酸鹼值,而且癌症發生與多種複雜因素有關,即使多吃鹼性食物,也不會直接改變體內細胞的酸鹼值或預防癌症。
營養學專家、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在臉書發文表示,人體的正常血液酸鹼值 (pH) 大約在7.35~7.45之間,屬於弱鹼性。而人體有3個主要系統來維持其酸鹼平衡,分別是緩衝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腎臟系統。因此,無論食物的酸鹼性如何,這些系統會迅速調整血液的pH值,使其保持在健康範圍內 。
關於酸鹼食物理論主張多吃鹼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以平衡體內的酸性,從而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洪泰雄強調,此種理論沒有科學根據,因為食物雖然可能會影響尿液的酸鹼值,但並不會改變血液的pH值。除非患有嚴重的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或腎臟病,否則正常情況下飲食不會造成顯著影響。
此外,關於「酸性體質容易致癌」的說法,也是一種誤解。洪泰雄解釋,癌症的發生與多種複雜因素有關,包括基因突變、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雖然腫瘤組織內部環境往往會偏酸性,但這是癌症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即使多吃所謂的鹼性食物,也不會直接改變體內細胞的pH值或預防癌症 。
洪泰雄更進一步以空調系統來比喻人體的酸鹼平衡,無論外界環境的溫度如何變化,空調會自動調整室內的溫度,使房間保持在舒適的範圍內;而「酸性食物」就像是窗外的冷風或熱風,雖然它們會對室內的溫度產生些微影響,但真正決定室內溫度的是空調系統,也就是人體內的酸鹼平衡系統。食物的酸鹼性只會短暫影響尿液的pH值,就像冷、熱風可能影響窗邊的溫度,但並不會改變整個房間的溫度。
總結來說,洪泰雄表示,不論攝取酸性或鹼性食物,身體都有強大的調節系統,來維持一個穩定的內環境,不會讓血液的pH值輕易改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