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共同發行新書《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日前出版,歷時3年實地踏勘,紀錄鄒族8個部落、13條獵徑、訪問20位鄒族獵人,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繪製出傳統獵場地圖同時,也呈現出當代狩獵文化與山林管理間的對話。
林業署嘉義分署指出,《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9月底出版,以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狩獵場域為撰寫主軸,首次系統化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作者之一浦忠勇表示,繪製傳統獵場地圖,同時採集獵場人文及自然的故事,這樣的地圖不僅承載鄒族獵人在山林間揮灑生命的精采歷史,亦承載狩獵活動的深層肌理與文化底蘊。
浦忠勇說,狩獵是鄒族傳統上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其中涉及各氏族間的親屬關係、社會組織、土地倫理及宗教信仰等,可說是整個傳統鄒族文化的核心,但狩獵文化在國家法律、生態與動保議題仍具有討論空間,須持續不斷進行對話求取共識。
林業署嘉義分署分署長張岱表示,本書的出版可視為鄒族狩獵自主管理越趨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也可作為當代狩獵文化與山林管理可以共存共榮的明證。
張岱說,近年來林業保育署積極推動包括社區林業、狩獵自主管理、野生動物族群數量監測、外來入侵物種移除、動物危害友善防治、台灣黑熊保育生態給付、改良式獵具運用等計畫,其中不乏鄒族部落夥伴的參與,期盼提供多樣化的媒介讓民眾認識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建立良善的對話平台。
林業署嘉義分署表示,《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現可於國家書店、五南書局、博客來等網路書店或嘉義縣市勇氣書房、洪雅書房及獵人書房實體書店購買,為與各界分享踏查成果,10月30日起將在嘉義縣市舉辦4場新書分享會,4場分享會主持人皆由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浦珍珠擔任,與談人則由2位主筆者浦忠勇教授以及女性獵人方紅櫻校長擔任,另分別邀請政府機關、其他部落、研究學者代表擔任引言人。
4場新書分享會分別在10月30日18時於勇氣書房、11月7日18時於洪雅書房、11月18日14時於中正大學圖書館多元創意教室、11月20日10時於特富野獵人書登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