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除了蘇繡、湘繡之外,在大陸西北地區的寧夏,也有傳承許久的「民間繡活」嗎?寧夏刺繡第五代傳承人夏雨指出,這項手工技藝呈現出濃厚的家庭情感,為了使傳統的美繼續流傳下去,他正致力於讓寧夏刺繡走向文創、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寧夏剌繡是大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是圖案淳樸、色彩豔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風格粗獷質樸,既講求實用,又富於美感,充分展現出西北地區自然拙樸的美。
夏雨受訪時表示,與蘇繡、湘繡是為了提供皇親國戚使用不同,寧夏刺繡屬於民間刺繡,本身從情感上出發,比如媽媽或奶奶給自己的孩子、家人製作的小鞋、鞋墊或枕頭等,呈現出樸實感。其次,寧夏刺繡多半以棉布、棉線製作,非常就地取材,所以工具、工序也很簡單。
夏雨今年24歲,從10歲就開始師從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李夏音。作為不多見的男性「繡郎」,夏雨表示,由於奶奶擅長做繡活,自己在耳濡目染之下接觸並喜歡上了刺繡。他說,女性「繡娘」的風格較為柔美,男性「繡郎」的作品則更加粗獷,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與成果。
身為年輕一代的傳承人,夏雨希望在保留、傳承老工藝的同時,也能進行創新,以符合現代人與年輕人所喜歡的文創產品,「因為大家都喜歡了這個東西,才能讓它流傳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然後一直傳承下去」。
因此,夏雨的刺繡創作風格,是結合年輕人的喜好,製作出實用性高的作品,可以隨意用到身上、掛在車上或家裡。夏雨希望,能讓寧夏刺繡融匯到生活之中,讓每個人家裡都能有這麼一件手工技藝的作品,而非只是擺放在博物館內,才能促進文化的傳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