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是立冬,許多人會選擇「進補」以增強體質,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佩芸指出,「進補」的習俗源於古代,由於當時飲食條件不佳,人們會在立冬進食滋補食材來增強體質,以度過寒冬,但現在生活條件改善,飲食已相對豐富,加上許多人處於濕熱體質,進補方式需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整。
吳佩芸指不同的體質適合不同的進補方式。例如容易失眠、壓力大或經常熬夜的人,多屬於濕熱體質,適合選擇較平和且能去濕的食補,如以含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等中藥材做的四神湯。
如果容易疲倦、氣虛者,可選擇補氣的湯品,如西洋參雞湯。冬季手腳冰冷、氣血虛弱者,可選擇十全大補湯或藥燉排骨。若不確定自己屬於哪種體質,四神湯、紅棗枸杞雞湯、何首烏雞湯等,可以滿足大部分現代人進補的需求。
此外,吳佩芸提醒也有不適合進補的人群,如免疫疾病患者或有嚴重發炎症狀者不宜進補。濕熱體質、容易口乾舌燥、睡眠品質不佳的人,則應避免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等比較燥熱的食補,而消化功能不佳者應避免過於油膩的湯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