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後將如何實施關稅政策?他即將任命的財政部長或許能透露一些端倪,目前最熱門的財長人選為投資家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金融公司執行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這兩人對關稅的立場不同,前者先前預告關稅將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實施,後者則提倡大範圍實施關稅。
美聯社報導,誰出任美國財政部長,將是川普第2任期將如何施展關稅政策的最明確跡象。
目前討論度最高的2名人選分別為62歲的億萬富豪投資人貝森特,及63歲金融公司費茲傑羅(Cantor Fitzgerald)執行長盧特尼克,兩人對川普未來該如何施展關稅政策的看法不同。
貝森特認為關稅是進行談判的工具,他8月受訪時表示,他將關稅視為「一次的價格調整」、「不會引發通貨膨脹」,認為川普第2任期實施關稅時,將主要鎖定中國大陸。貝森特上周在福斯新聞的專欄中也提到,關稅是「總統實現外交政策目標的有用工具」,不論是讓盟友增加自我防衛支出、讓外國開放市場以輸入美國商品、在解決非法移民問題及走私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問題上進行合作,或是阻止軍事入侵,關稅都能扮演核心角色。
盧特尼克則支持實施更廣泛的關稅措施,他9月受訪表示:「關稅是總統使用的美妙工具,我們需要保護美國工人。」
關於關稅,川普說了什麼?
競選期間,川普將關稅描述為獲取更優貿易條件的談判工具,同時也是創造收入、以在其他層面實施減稅的途徑,他提議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20%關稅,對所有中國商品實施60%或以上關稅,除此之外未透露如何實施、如何施壓盟友,以及如何為國庫增加資金等細節。
美聯社評論,川普將關稅視為談判工具及創造收益的目標互相衝突,關稅作為談判工具,從中獲得長期收入便不可行,但若長期實施關稅,可能會限制美國經濟成長。儘管川普稱關稅會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升更強勁的經濟成長,但風險是可能引發貿易戰,民眾的生活成本進一步上升,先前有經濟學家預測,對所有進口商品及中國商品分別祭出20%、60%關稅,將導致美國一般家庭每年多支出2600美元(約新台幣8.4萬元)。
2人各有擁護者 馬斯克評貝森特「一成不變」 盧特尼克「帶來改變」
貝森特與盧特尼克各有擁護者,不過貝森特似乎獲得更多名人支持,包括聯邦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海曼資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 L.P.)創辦人巴斯(Kyle Bass)等都力挺他,巴斯在給路透社的聲明中寫道:「我100%支持被森特,作為財政部長,你必須完全理解債券市場、全球資本流動、地緣政治、人員、金融市場流動、通膨及聯邦預算,史考特(貝森特的名字)是該職位的最佳人選。」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任內的白宮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也自稱是貝森特的「大粉絲」,認為貝森特是帶領財政部的「第一選擇」。保守派經濟學家、川普顧問摩爾(Steve Moore)也表示他強烈支持貝森特,讚賞他持續推動鬆綁管制及減稅,以促進經濟成長,「我認為大多數的自由市場保守派都支持貝森特」。
相較之下,馬斯克及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則力挺盧特尼克,馬斯克發文評論貝森特會是「一成不變的選擇」,盧特尼克則會帶來改變,「一成不變讓美國破產,所以我們需要改變」。
不過除了貝森特及盧特尼克,據傳上周末川普也開始考慮其他人選,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執行長羅旺(Marc Rowan)、前聯準會理事華許(Kevin Warsh)等都在可能名單內。
企業因應川普關稅大刀 聚焦降低依賴中國
不過不論最終誰出任財長,川普仍有可能採取不同政策,因此許多企業也安撫投資人他們已備妥各項因應方案,當中多數聚焦於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且承認關稅政策可能帶來不確定性。
例如美國工具大廠Stanley Black & Decker 10月便表示,公司自春天以來一直在為關稅稅率可能上升預作準備,儘管有許多未知數,但他也表示,公司不太能將更多製造業工作移轉回美國,「因為這樣不符合成本效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