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後首波大陸冷氣團明(27)日報到,中央氣象署預測將影響到周六清晨,隨著氣溫驟降,冷風易導致血管收縮,進而引發血壓升高,增加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徐仁佑指出,研究顯示低溫與腦出血型中風有高度相關性,冷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及保護血管健康,降低中風風險。
徐仁佑說,氣溫低於攝氏20度時,心房顫動引發血栓所造成的栓塞性中風風險顯著升高;寒流來襲氣溫低於攝氏10度,中風發生率則急劇攀升。外出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室內保暖也不能忽視,例如從被窩起床、洗澡前後或進出浴室時,若未對劇烈溫差採取保暖措施,可能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建議寒流期間可使用暖氣或浴室防水暖氣機,減少溫差帶來的潛在危害,維持身體健康。
徐仁佑強調,保暖雖然重要,但從根本上保護血管健康更為重要。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高油飲食及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等,都是可能導致三高的關鍵因素。提醒民眾,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與日常監測血壓、腰圍及體重,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等高風險徵兆,從而降低慢性疾病的發展風險。
徐仁佑提醒,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或BMI值大於27,即屬於「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同時也是三高的高風險族群。若有以上狀況,應及早就醫,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預防代謝症候群惡化為慢性疾病。
如何快速辨識中風,徐仁佑提出「微笑、舉手、說你好」簡單口訣。若民眾出現臉部不對稱、手臂無力下垂或說話不清晰的情況,應立即就醫。同時,若有半邊肢體麻木、突然暈眩或步態不穩等症狀,也須高度警覺。
尤其經常使用手機或平板的族群,若發現螢幕文字出現疊影、手指無法準確按鍵盤等異常狀況,更應避免掉以輕心,切勿抱有「只是太累,睡一覺就好」的僥倖心理,以免延誤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