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是口腔癌危險因子,但國人對於檳榔致癌風險認知度低。今天(3)是檳榔防治日,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呼籲盡速訂定專法,莫讓「健康台灣」淪為口號。衛福部口腔健康司表示,今年底會預告檳榔專法草案,並非禁止販賣或生產,而是聚焦在檳榔健康危害,訂定「禁檳場所」、保護未成年人和孕婦。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由10個社會團體和6位專家組成。聯盟主席、台大名譽教授韓良俊表示,2008年成立聯盟以來,今年已舉辦第13屆口腔癌防治力調查,共有20個縣市參與,期盼降低國人檳榔嚼食率、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檳榔防制專法早日實現。
口腔健康司副司長顏忠漢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18歲以上嚼檳率從94年的8.5%,到110年的3.5%,降低了5成8,但口腔癌每年新發生率卻沒有下降。根據研究,一天嚼10顆以上、嚼10年以上,即使戒除了,罹癌風險還是超過10年。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調查小組召集人、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李明憲表示,檳榔的粗纖維就像菜瓜布,嚼食會傷害黏膜,最嚴重可能穿孔,且檳榔果實不含白灰、紅灰添加物就會致癌,但國人認知率十年來沒有超過60%。
李明憲表示,台灣最早開始嚼檳榔的年紀是4歲,從105年到112年口腔癌死亡人數節節高升,從2936人到3610人,都是一條條生命,呼籲莫讓「健康台灣」淪為口號。他強調,口腔癌預防很重要,但目前政策很輕忽,期待未來大步邁前。
檳榔防制業務從去年7月起由國健署轉至口腔司主管。顏忠漢表示,今年底前會預告檳榔防制專法,並不是要禁止販賣或生產,而是聚焦在檳榔健康危害,針對未成年人和孕婦的健康保護、規範禁止嚼檳榔的場所,以及還有原料檢驗等,預計今年底前預告草案,期盼各界提供意見並給予支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