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安部解讀,何為「眾包竊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將情報蒐集任務分解,利用有關眾包模式平台廣泛招募人員,派發資訊蒐集任務,再將個體蒐集的零散資訊數據分析整合,最終完成竊密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因依託合法互聯網平台,並將竊密任務分解,「化整為零」再「化零為整」,使得多數眾包平台及任務參與者難以辨別任務背後真實企圖,眾包模式使遠端竊密更具偽裝性、隱蔽性。陸國安機關發現,個別境外間諜情報機關藉此大肆蒐集陸海洋水文、礦產分布、能源儲備、高精度地理資訊等敏感性數據,對陸國安造成危害。

大陸國安部分析,哪些行為易為「眾包竊密」?

——敏感點位資訊蒐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可能假借軟體發展為由,在「眾包」平台發布資訊數據徵集任務,要求參與者安裝其開發的專業地理測繪軟體,並到指定點位上傳數據即可獲取相應物質獎勵。其指定點位往往涉及陸敏感涉密場所,眾人多角度數據上傳將威脅敏感點位資訊安全。

——搭建去中心化數據蒐集網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可能利用眾包模式,向參與者提供相關物聯網設備,要求參與者自行架設,企圖運用無線通訊和區塊鏈技術搭建點對點的無線網路,讓所有參與者成為網路營運者之一,這樣參與者本人及其所蒐集的資訊數據均上傳至該網路。因其網路覆蓋面較大、匿名性較強、物理真實性較好,可能構建去中心化情報資訊蒐集網路。

大陸國安部稱,哪些人員易被「眾包邀約」?

——敏感區域周邊人員。在軍事禁區、重點實驗室等敏感涉密區域周邊工作、生活人員,日常活動範圍靠近涉密場所,有機會觀察人員出入、設施布局,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可透過眾包平台針對性地誘使他們提供看似平常卻可能危害國安資訊。

——科研學術群體。大專院校師生、科研機構工作人員,因身處技術創新前沿,能接觸到未公開科研成果、學術數據、實驗數據等。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會在特定眾包平台,透過提供研究資金、資訊交流等名目,有針對性地誘導分享敏感資訊數據。

——網路活躍群體。針對頻繁活躍於各類網路社交平台、求職網站的人員,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會在網路上發布「高薪兼職」「資訊採集」等,誘使該類群體接受相關數據蒐集任務,為其蒐集情報提供便利。

#境外間諜 #情報機關 #眾包模式 #竊密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