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推估,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37萬人,衛福部明年起祭出新制,針對中度失智且失能的患者,須轉換至日照中心接受照護,讓更多輕度失智者可進入失智據點。但台灣失智症協會蒐集681筆失智家庭意見,73%參與調查者反對新制,並有39%表示會自費繼續使用失智據點服務。
隨著失智症人口增加,照護資源也是一大難題。衛福部明年起強化分流機制,針對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2分以上的中重度失智個案,且長照需要等級第4到8級者,由地方衛生局輔導轉銜,從失智據點轉到日照中心,獲得更全面的照顧,讓極輕度、輕度失智者有更多機會進入失智據點。
台灣失智症協會近期進行線上意見調查,在12天內收到來自21縣市、681筆具名回覆,多數失智家庭都對新制表達適應上的困難,呼籲衛福部能夠聽到失智家庭的心聲,適度調整新制,不要漏接任何一位失智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新制規劃失智者可以自費方式留在失智據點,目前各縣市初步規劃每個時段(半天)300元至560元不等,若以每周上課5個時段計算,一個月支出將近6000元至1萬1200元,在無長照給支付制度補助下,負擔相當沉重,對於已經聘僱外籍看護者更是雪上加霜。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雖然政策本意是引導有需求的失智者前往日照中心,但參與調查者有39%表示若施行新制會自費使用失智據點服務,26%選擇改用巷弄長照站或是C據點等服務,只有27%參與調查者選擇改用日間照顧等長照服務。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回應,國內失智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國衛院調查,輕度和極輕度個案超過5成、約17萬人;目前國內失智據點共500多處,服務1萬多人,量能有些不足,需要重新思考失智據點定位。
吳希文說明,當失智個案持續退化或失能情況嚴重時,希望轉介到日照中心,衛福部有訂定機構設置標準及專業人力要求,也有無障礙設施規範,而失智據點可以持續提升量能,服務更多輕度失智且沒有失能的個案,「希望在不同階段的病程中,提供適合的資源和服務」。
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發現,失智者在尋求轉銜至日照中心時可能遭遇困難,因「額滿」遭拒為最大宗,也有人曾遭到日照中心以「人力不足無法照顧」為由拒絕收案,更發現收案標準未統一,因此希望在完善服務銜接機制、確保失智者順利過渡至日照中心前,應暫緩失智據點服務停止使用的規定。
吳希文回應,日前已提醒地方政府,要求日照中心落實「預防延緩失能」的角色,而非只有照顧功能,且不能因為服務對象有失智症或無法自理,而拒絕提供服務,應確實接受長照A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派案。
另外吳希文提到,有些失智個案伴隨情緒行為,今年已針對日照中心提供困難照顧獎勵津貼,增加服務失智個案的誘因,後續也會佈建權責型失智據點,由地區醫院協助照顧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患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