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由中共解放軍工程師領導的團隊發表的論文顯示,中共已研發出全球首個機動5G通訊基站,可在半徑3公里範圍內同時連接至少1萬個用戶,並已準備好用於軍事實戰部署。不過美媒引述台灣車事專家分析稱,該技術存在致命弱點,一旦5G基站車輛頂部的控制天線被摧毀,這1萬個無人載具將瞬間失去行動能力。
《美國之音》引述《南華早報》指出,這款機動5G基站由共軍31567部隊高級工程師侯傑(音譯)領導的團隊與中國移動合作開發,相關研究刊載於已於2024年12月17日的《電信科學》期刊上。論文指出,該基地台可在山地、城市等複雜地形中進行快速資料傳輸,並具有高速行進和抗電磁干擾能力。
報導說,為解決天線高度限制帶來的信號覆蓋問題,研究團隊還設計了一套無人機輔助平台,可充當空中信號中繼站,無人機電池電量耗盡時還能自動返回基地台充電並自動替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該論文介紹的研究成果呼應了習近平對未來解放軍將面臨新的作戰模式而所提出的所謂「新質戰鬥力」。中共積極發展軍用機動5G基站,邁向戰場數位化,如果這1萬個無人載具可以在空中遂行分進合擊,戰鬥力將頗為可觀。不過,該論文在理論上可行,但要實際落實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因為5G的罩門就是逃不過電磁干擾,另一個弱點就是在戰場上容易變成對手集中打擊的目標,一旦中央車輛控制天線被摧毀,那上萬或數千無人載具就變成無頭蒼蠅。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拉赫曼(Abdul Rahman)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世界各地的軍隊正在增強電子戰的能力,對手可以對軍用行動5G基地台發動實體或網路攻擊,或嘗試透過連接到網路的終端軍事設備入侵5G網路,將是破解的方法。5G競賽是美中軍備競賽的基本面,不僅可以挑戰美軍,還可以解決解放軍士兵作戰經驗不足的人的問題。美國和科技公司也有類似合作開發軍用5G,但中國領先了一步。
台灣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研究員黃凱紳受訪時表示,戰場使用5G其實不是一個太新的技術,媒體的報導比較像是把應用場景拿來做宣傳,技術上則未必是重大突破。在軍事上使用5G,重點在於它的基礎設施,就是基地台與5G頻寬硬體整合。中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是因為一開始就採用軍民融合的模式在建造5G,民用的基地台很可能早已埋了軍用規格的頻寬,在關鍵時候即能具有軍用的潛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