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目前有幾個現象顯示今年台灣在AI發展與電子供應鏈方面有較多機會,首先,雲端的運用帶來了資料中心的擴張,有部分台灣廠商因此受惠;其次,若從台商占全球電子產品的生產比重來看,AI伺服器占比高達9成、先進晶片生產也高達8成以上。
其三是AI伺服器供應鏈越來越有本地化的趨勢,國內生產比重不斷上升,目前占比約20%左右,對比2015年僅不到10%有顯著的增加,造就了去年資訊通訊產品出口成長翻倍,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AI伺服器的在地化生產比重提升。
馬鐵英說,目前這波AI浪潮的受惠者仍是雲端AI,若雲端AI進一步向邊緣AI拓展,企業的其他設備需要升級的情況下,將持續力好台灣的電子供應鏈,包含下游代工廠、上游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廠商,而消費性電子產品去年相對稍顯疲弱,今年則有望反彈。
不過,馬鐵英也提醒,未來川普可能會要求台灣將半導體技術帶到美國,或幫助美國建立AI供應鏈,因此台灣廠商可能面臨生產成本壓力,但優勢是可進一步鞏固與美國領先科技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在美國消費市場的占比。
放眼全球市場觀察,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認為,今年持續看好AI的發展前景,觀察過往發展新科技時,通常在週期第一波會先發展硬體,如台積電和輝達等,第二波是軟體,其他如電力、光通訊技術等基礎建設也是目前的發展重點。
滙豐銀行認為,資訊通訊業的發展逐漸擴大,AI推動的產品與服務有助於企業提升生產力並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至於數位基礎設施企業,尤其是涉及雲端、數據中心、軟件及冷卻技術的領域,今年依然受到強勁需求的支持,無論是美國、亞洲和歐洲都是重點區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