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三期教育大數據微學程啟動會議於1月8日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匯集14所大學與22縣市政府數位學習辦公室的力量,致力推動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培育數據分析人才。
該計畫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主辦,台師大承辦,台中教育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協辦。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邱仁杰表示,計畫推動促進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數據分析,除了將成果回饋給政府機構及教師參考,更重要的是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台師大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許庭嘉擔任微學程分項辦公室主持人,與台中教大校長郭伯臣及測統所李政軒教授共同推動。
許庭嘉指出,計畫以14所大學為核心,積極培育AI與教育大數據人才,引導學生進行實務專題,協助各縣市挖掘教育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分析酷課雲平台數據,發現高頻或正面情緒的發言有助提升學生的行為及社交參與。另外,運用深度神經網路分析發現,專注於糾正同儕錯誤的學生,其測驗成績明顯較佳。在英語教學影片的研究中,結合前綴投影與卡爾曼濾波技術,顯著提升測驗成績預測準確度。
本計畫邁入第三期之際,特別安排經驗傳承環節,透過學校間的分享與交流,延續前期成果並激發新的合作模式。台師大已有學生修畢微學程並成功進入知名企業從事數據分析工作,展現計畫培育人才的具體成效。在AI技術日益重要的趨勢下,教育大數據微學程將持續為台灣教育科技發展開創新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