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公布的一份有關半導體產業汙染趨勢報告中,該智庫interface發現,在過去8年當中,隨著產量上升以及高階晶片生產導致每顆晶片碳排放增多,該產業的能源使用量在全球增加了125%。
一般來說,汽車、電網和工業應用的「成熟」或「傳統」晶片,通常汙染較小。
該研究的負責人Julia Hess說,提高競爭力的途徑是加強已經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歐盟(半導體)公司,以及去製造支持綠色轉型的晶片。
歐盟主要生產該類晶片公司有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等。
歐盟現在正考慮推出更多措施,以支持半導體產業。歐盟是在2023年通過《晶片法案》,希望能刺激晶片生產,但是沒有實現帶動高階晶片生產的主要目標。
Hess說,目前還不清楚,歐盟是否應該追求高階晶片的生產。而如果歐盟想要增加尖端晶片的生產,將對氣候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這些晶片的碳排和能源消耗相當大。
她說,如果真的要生產高階晶片,那麼支持的理由應該歐洲能夠更好地獲取水資源和再生能源。而大多數尖端晶片都是在亞洲潮濕的亞熱帶氣候下製造的,這給製造業增加了巨大的能源成本。
Hess說,以更好的環境標準來生產晶片,將成為長期競爭力的一種優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