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宣布,將向「高收入人群」外的所有美國人發放每人至少2000美元(約新台幣6.2萬元)的「紅利」,並表示這筆資金將來自關稅收入。然而專家警告,該計畫可能加劇財政赤字,並引發新一輪通膨危機。

川普在貼文中聲稱,「反對關稅的人都是傻瓜!我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受尊敬的國家,幾乎沒有通膨,股市創下歷史紀錄!」他表示,美國正在收取數兆美元,並將很快開始償還國債,同時承諾向民眾發放紅利。

不管川普此舉是真的因為關稅賺錢後的「眾樂樂」,還是為了拯救低迷的民調「不得已而為之」,經濟學家普遍都不看好,擔憂此舉可能和疫情期間的刺激性支出一樣,雖然能在短期內提振消費,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高的通膨。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川普措辭激烈,但他並未說明紅利發放的具體方式、頻率或「高收入人群」的界定標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隨後表示,這筆紅利可能透過多種形式實現,包括「小費免稅、加班費免稅、社保免稅、汽車貸款抵稅」等減稅措施,而非直接發放現金。

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則指出,該計畫仍須獲得國會批准。目前美國最高法院正在審理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稅的合法性,若裁定關稅無效,據非營利組織「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RFB)估算,美國政府可能需要7年的時間才能籌集到足夠支付紅利發放的關稅收入。

據CRFB在10日發布的分析,川普所建議的紅利規模可能遠超過關稅帶來的財政收入。CRFB估算,若川普政府參照新冠疫情期間刺激支出的指導方針,其「退稅支票」可能會耗資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8.8兆元)。而該機構的數據顯示,到今年年底,美國的關稅預計只會產生約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4兆元)的聯邦收入,截至目前為止,此一收入僅為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兆元)。

CRFB在報告中呼籲,政策制定者必須把重點放在實際減少赤字與使債務走上下行道路上,「額外的關稅收入應該用於減少赤字,正如幾位政府官員所說的那樣,而不是以現金股息的形式將這些收入轉嫁給納稅人。」CRFB估計,每人、每年2000美元的分紅將在10年內使財政赤字增加6兆美元(約新台幣187.8兆元),這大約是川普同期加徵關稅預計增加赤字的2倍。

經濟學家更是普遍擔憂該計畫可能重演疫情期間的通膨危機。2021年至2022年,美國因大規模財政刺激而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高峰,物價至今仍未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更痛批,「這是個糟糕透頂的主意」!他指出,「我們一邊讓聯邦債務窟窿越陷越深,一邊卻要挪用某一項財政收入來向民眾派發現金,這種做法極度不負責任。」

CRFB警告,若將全部關稅收入用於發放紅利,至2035年美國債務將占GDP的127%,而不是現行法律規定的120%;而如果每年發放2000美元紅利,則債務占比將達GDP的134%。

#川普 #關稅 #紅利 #通膨 #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