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海瑟威董事長、「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將於今年底完成交棒,他近日發出告別信,預告退休後不會再發年度股東信,但會以感恩節問候信與股東們互動。值得關注的是,波克夏第三季財報顯示現金儲備高達3817億美元(折合約11.7兆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其對市場情勢依然保持謹慎態度。

財經專家游庭皓在《財經風向球》節目中指出,波克夏長年以「左側交易者」思維操作,也就是只有當市場進入熊市或估值明顯下修時,才會進場買股票,只要股市仍處於高估或牛市階段,往往選擇按兵不動。

解析股神現金水位高的原因

游庭皓分析指出,波克夏的現金水位快速上升,但出售股票的金額並不大,顯示主要資金來源仍是旗下保險、鐵路等實體事業的穩定現金流,而非市場操作收益,使波克夏能長期維持高現金水位以待良機。他強調,巴菲特通常在市場崩盤、投資人恐慌時才進場,這是他能「逢低撿便宜」的重要策略。

股神對AI與傳產股的態度

此外,游庭皓認為,波克夏近期對AI概念股保持距離,與巴菲特曾坦言「不太懂AI」有關。至於未布局傳產股,則可能是因為目前市場整體估值偏高,缺乏低估個股。

若觀察「巴菲特指標」,美國股市總市值與GDP(經濟成長率)比值已高達230%,遠超過歷史均值,代表市場整體漲幅主要來自估值擴張而非基本面成長。不過,該指標近年也遭質疑,因為股票市值可受全球投資人推升,而GDP僅屬美國國內產出,導致數值偏高並放大泡沫風險。

游庭皓指出,AI浪潮帶動生產力革命,也讓傳統估值模型面臨挑戰,波克夏仍堅持以「護城河」與「低估值」為核心選股原則,顯示其投資哲學仍屬傳統價值派作風,雖與現今以高成長與科技創新為導向的市場思維不同,但巴菲特的投資精神依舊具啟發性。

游庭皓強調,巴菲特的兩大投資核心值得借鏡:一是以低成本取得資金、尋找被低估的價值;二是透過適度槓桿放大報酬,穩健中求成長,這正是波克夏長年屹立不搖的投資智慧。

《財經風向球》
#巴菲特 #股神 #波克夏 #美股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