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颱風一度來勢洶洶,全台如臨大敵,不過它北轉後還沒碰到中央山脈主力,先遭遇東北季風,結構呈「高低層分離」,強度大幅減弱。中央氣象署早在6日即判斷鳳凰可能被冷空氣毀掉,天氣圖卡上藏了「小雞吃米圖」,對照目前發展,預報神準。

鳳凰變小雞 北台灣躲過恐怖秋颱

鳳凰通過菲律賓後進入南海,隨即在海面上重整,準備進犯台灣,過程中甚至出現不排除在桃竹苗登陸的預報路徑,結果北轉角度超大,登陸點一路南修。

共伴加地形作用 蘇澳遇嚴重暴雨

以這次颱風影響來看,鳳凰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宜蘭釀嚴重災情。蘇澳、東澳、冬山等地,更因地形抬升作用導致暴雨,2天累積雨量上看800毫米。

氣象署6日發布的圖卡,右上角出現小雞吃米,提醒鳳凰後續發展。(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6日發布的圖卡,右上角出現小雞吃米,提醒鳳凰後續發展。(中央氣象署提供)

成也東北季風 敗也東北季風

但東北季風能助攻,也可以搞破壞,氣象署內部一開始就認為,鳳凰會被冷空氣扯裂,甚至把它往南壓。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眾家氣象粉專在內,都不認為北部會放颱風假;桃園因風力一度達標才放假。

只是大敵當前,仍應正視就在門口的颱風,對於鳳凰可能快速消散,氣象署隻字未提。

鳳凰颱風立冬後來襲,北市市中心出現陣陣強風。(陳俊吉攝)
鳳凰颱風立冬後來襲,北市市中心出現陣陣強風。(陳俊吉攝)

組台灣隊打氣象戰 中央應投入更多資源

台灣氣象預報工作經多年實戰,已訓練出一批兼具專業、經驗的預報人員。近年回過頭看各國颱風預報,台灣端出來的成績,比起美、歐、日等模式,參考價值極高。

國家防災基礎建立在先期預報上,主管全國氣象發布的中央單位面臨人力不足、非本業業務繁重等問題,台灣想嚴肅面對極端氣候,或許先盤整第一線資源,才是正解。

#鳳凰 #颱風 #東北季風 #中央氣象署 #小雞吃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