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大陸正面臨截然不同的經濟壓力,美國面臨通膨與薪資停滯的夾擊,大陸則深陷通縮陰影,兩大經濟體的挑戰,揭示全球經濟步調不一致,兩極化的現象更加明顯。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最新數據,約24%的美國家庭已成為「月光族」,財務狀況緊繃、入不敷出。其中低收入族群的壓力最為明顯,29%的低收入家庭無法支應基本開銷,比例高於前幾年,顯示通膨與薪資停滯正逐步侵蝕生活品質。
低收入危機 K型經濟更明顯
美國銀行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於薪資成長放緩。自2025年初以來,低收入勞工的薪資增幅明顯落後於高收入族群,形成明顯的所得差距。
觀察年齡層結構,美銀報告指出,千禧世代與X世代的中年族群面臨最大財務壓力。此說法與聯準會(Fed)先前的觀察一致,當前美國經濟成長主要由高收入族群推動,低收入者的消費力則持續下滑,K型經濟現象顯著。
分析師Art Hogan指出,美國經濟正在加速「兩極化」,從整體經濟與消費行為的變化可見,富裕族群消費依舊,而基層民眾則節衣縮食。這種結構性分化不僅影響內需,也對零售與餐飲業帶來挑戰。
多家消費必需品公司與速食連鎖品牌都警告,低收入消費者光顧次數減少,非生活必需品支出被迫削減。Chipotle執行長Scott Boatwright透露,今年初不同收入層的消費力皆有下滑,但近期落差擴大,低至中等收入顧客外出消費的頻率明顯下降。
大陸通縮壓力仍存 消費信心待修復
與美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大陸則受困於通縮風險。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民眾信心不足、出口增長放緩、內需疲弱,使得企業之間為爭取市場份額而展開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壓低利潤,也削弱投資人信心,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表現。
雖然10月的通縮壓力略有緩解,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首次轉正,但專家普遍認為挑戰仍未解除。若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遲遲未能回升,大陸的通縮陰霾仍可能持續。
整體而言,當美國為壓抑通膨、支撐基層薪資奮戰時,大陸則努力擺脫通縮泥沼。兩國經濟雖走在不同方向,卻都在測試全球經濟體系的韌性與調整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