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8歲的王小姐只要一開口說話,聲音就會突然變成哭腔,不僅影響人際關係,也降低工作效率。她曾多次前往各大醫院的耳鼻喉科檢查,但報告均顯示一切正常,經轉介至身心科後,才被診斷出交感神經失衡。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王小姐的個性易緊張、焦慮。她一年前曾在講話過快時被口水嗆到,從此每次與人交談時,就會感覺喉嚨緊縮,聲音也變成哭腔。她一度以為自己罹患重大疾病,深受困擾,經自律神經檢查後發現,她的交感神經嚴重失衡。醫師研判,這起被口水嗆到的事件已造成心理創傷,使她在說話時自動產生過度警覺反應,導致喉嚨與聲帶不自覺緊繃。
所幸王小姐接受輕度抗焦慮藥物治療,並配合短期認知行為治療及自律神經調整訓練,兩周後症狀明顯改善,說話時的哭腔感消失,再也不必有苦難言。周伯翰說,王小姐罹患的是心因性構音障礙(Psychogenic Dysphonia),其臨床表現為聲音異常,例如沙啞、哭腔或無法發聲,但喉嚨構造與神經傳導皆正常。
他進一步指出,這類疾病常源自創傷後壓力反應,以王小姐為例,她因被嗆到的尷尬與失控感產生羞辱與恐懼,誘發自律神經失衡。大腦誤以為說話等同於危險,導致喉頭肌肉過度收縮,引發聲帶痙攣與聲音變形。常見患者的人格特質包括完美主義、焦慮傾向、害怕出糗或承受社交壓力大,由於沒有器質性異常,這類創傷性身心症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誤認為是想得太多。
周伯翰表示,目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主要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為主,通常需約四至八周症狀才會改善。若搭配輕度鎮定劑,可減輕社交焦慮;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生理回饋訓練或動眼減敏治療(EMDR),都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