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最早期症狀,不是健忘,而是輕度行為障礙,例如原本幽默風趣,突然變得冷漠,這其實代表大腦內已開始累積毒蛋白,只是以情緒或個性改變來表現,而這正是要開始觀察、介入的重要指標。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輕度行為障礙是指中老年人出現新出現且持續6個月以上的情緒或行為改變,像是冷漠、焦慮、衝動、懷疑、情緒不穩、失去動力等,但這些改變發生時,認知功能(例如記憶、語言、注意力)可能還是正常的。
比健忘症狀更早出現
張家銘表示,也就是說,這些人看起來沒有失智,但大腦裡已經開始變化,而輕度行為障礙,也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最早出現的表現,比健忘症狀更早,但卻容易被忽略。
張家銘表示,2025年發表在《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的一篇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整合27篇研究,發現輕度行為障礙患者的大腦裡,已經出現典型的阿茲海默病變,例如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積量增加、海馬體體積縮小、神經絲蛋白濃度上升、磷酸化tau蛋白指標變化,甚至包括影響情緒的中腦邊緣結構也出現異常。
吃抗發炎食物保護大腦
張家銘表示,這些變化代表大腦早就開始退化,只是用情緒或個性的方式呈現出來。這項研究也提醒我們,這些改變不是單一個性問題,而是要開始觀察、追蹤、介入的重要指標。
張家銘整理出在生活面上,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6種方法。1.建立有節奏的日常作息,固定睡眠與起床時間,幫助大腦穩定代謝。2.每天動一動,不需要激烈運動,散步、體操都好,重點是持續。3.飲食抗發炎,多吃蔬果、魚油、堅果,減少加工與高糖食物。
4.保持社交與情感交流,哪怕只是固定跟一個人聊聊天、參加社區活動。5.鼓勵動機重建,給自己或長輩小目標、小挑戰,重新找回生活成就感。6.尋求協助而非責備,當家人情緒變得不穩,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理解與陪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