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大陸貿易交鋒看似休兵,實際上可能是暗潮洶湧。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指出,北京雖收回部分措施,但仍保留4月推出的出口管制框架,以維持可控的戰略姿態。另有專家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押注戰略措施比美國總統川普更持久,暫時休戰只是為了累積籌碼。

CNBC報導,全球關注美中關係發展,川習會之後狀況已有所緩和,然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席Wendy Cutler認為,「這些舉措到目前看起來還不錯,但實際上現在才剛開始。」

摩根士丹利團隊點出關鍵,「北京仍未取消4月設立的出口管制框架,顯示其意圖維持戰略姿態,以保留談判籌碼。鑑於持續性的對抗,我們認為循環式談判、偶發衝突與政策不對稱將成為新的常態。」

逗號不是句號 美中各懷鬼胎

無論是芬太尼、大豆或關鍵礦產等重大議題,雙方都已在近期取得平衡點,Wendy Cutler卻對未來發展持保留態度,「看似正面,但只是個起點。雖然雙方都有維持休戰的誘因,但此類降溫的行動,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另一方面,大陸的操作耐人尋味,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大陸研究員Neil Thomas指出,「上個月舉行的中共全體會議上,多次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推動自力更生,顯示大陸領導層仍將經濟成長目標,與對美國的戰略競爭緊密掛鉤。」

Neil Thomas分析:「北京並非追求全面達成協議,而是爭取一段休戰期,以換取時間累積籌碼。」他補充說,儘管美中兩國都將「自立自強」置於「相互依存」之上,但習近平押注他的戰略韌性比川普更持久。

#美國 #大陸 #習近平 #川普 #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