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尿液出現持久的泡沫,就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現,但這個情況不只是腎臟受損的警訊。瑞典研究顯示,尿液中白蛋白濃度的升高,不僅意味腎臟功能受損,更可能預示心臟疾病風險上升,尤其是心肌梗塞後的患者。
這項名為「尖叫(SCREAM)」的大型健康資料庫研究計畫,收集近2500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資料,研究團隊分析後發現,尿液中白蛋白濃度越高,代表腎臟受損越嚴重,患者日後發生心臟衰竭、再度心肌梗塞,甚至死亡的風險也越高。
然而,即使患者腎功能檢測(eGFR)看似正常,若尿液中出現白蛋白,仍是潛藏的危險訊號。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在臉書發文指出,傳統臨床預測心臟病風險多依賴腎功能指標,但加入白蛋白尿的資訊後,風險評估的準確度大幅提升,顯示腎臟與心臟之間密不可分。
此外,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團隊也表示,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電腦斷層(CCTA)檢查時,若醫師發現整圈血管壁都被硬化的鈣質包住,看起來像一個白亮的甜甜圈,中間則是血管腔道,這種環狀鈣化的表現稱為「甜甜圈徵象」。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團隊說,甜甜圈徵象的風險因子包括長期抽菸、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代表血管壁經歷動脈硬化過程,導致彈性降低、擴張受限。雖不一定會完全堵塞血流,卻代表整段血管已變硬,在身體運動或壓力狀態下易出現供血不足,若民眾忽視這項早期警訊,未來可能引發心絞痛、心肌缺氧,甚至心肌梗塞。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提醒民眾,若出現心臟相關問題,也別忘記檢查尿液中是否滲漏蛋白質,同時建議定期接受心血管風險評估,包括冠狀動脈影像檢查等,因心臟與腎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生命線,維護彼此的健康顯得相當重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