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稻作剛成熟卻遇上鳳凰颱風來襲,西螺鎮農會9日特別啟動「24小時不斷電」收購稻穀作業,稻農排隊等割稻機,甚至凌晨3點還有稻穀車在運輸。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表示,3天來收購的稻穀量約占全鎮三分之一產量。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12日)上午到西螺鎮農會稻穀乾燥廠視察,農會總幹事廖錦富陪同說明,現場2輛稻穀車正準備卸貨。
廖錦富指出,目前尚未進入全面採收期,農會其實並不鼓勵農民搶收,因為搶收的稻穀濕度高、青粒(未完全成熟)多,烘乾後損耗成本高。一般情況,100公斤濕稻穀烘乾後約剩70公斤,但搶收的稻穀烘乾後僅剩約60公斤,這些都是農會要吸收。
他坦言,農民也十分糾結,提早收割青粒多、收益差,若被颱風收走,是血本無歸。為了讓農民睡得安心,西螺農會三天前啟動24小時不斷電收購機制,讓稻農隨割隨繳,全力協助稻農。
西螺農會這3天收到的稻穀量多達2000公噸,大約是全鎮的三分之一稻田收割量。24小時不斷電收購作業,2017年颱風來襲時也曾啟動一次,今年是第二度實施。
西螺鎮農會碾米廠主任廖宗義表示,這3天運來的稻穀量與去年相較多一倍,凌晨3、4點仍有運穀車抵達,可能是半夜才收割,也可能是半夜就收割,因為要排隊等割稻機。
廖宗義說,最近收到的稻穀濕度偏高,水分占28%、29%,正常濕度約26%、27%。
今日有一車稻穀雖已成熟,但濕度高達31%,青農仍強調「這一批品質很好」。
縣長張麗善感謝西螺農會不眠不休和農民站在一起,減少農民擔憂。
張麗善隨後還視察地瓜葉收成,立委張嘉郡也陪同視察一處溫室空心菜收割,並慰問農民辛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