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每年新增約4000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癌,醫師臨床觀察,4成患者發現時已經2期以上,且復發率高,一旦轉移存活率不到1成。健保署今年10月起,擴大給付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療後的維持治療,預計每年500人受惠,有望降低患者3成死亡風險,提升整體存活期。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說明,台灣每年有近4千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泌尿上皮癌可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泌尿系統位置。臨床觀察,4成患者發現時已經第二期以上。

王弘仁表示,泌尿上皮癌患者多落在50~60歲,隨年紀越大好發機率越高,少數族群如吸菸者、南部烏腳病發生區域民眾,以及過去使用含有具強烈腎毒性及致癌性「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好發率較高。

王弘仁說,由於泌尿上皮癌初期沒有任何症狀,民眾通常是出現血尿才就醫,很多時候已中晚期,晚期復發率較高,一旦轉移存活率不到一成,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性,若出現血尿、下腹痛、兩側腰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

針對泌尿上皮癌治療方式,王弘仁說明,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但若復發率高、無法使用手術,就需要系統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化療後,搭配免疫治療作為維持性療法,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降低3成死亡風險。

健保署長陳亮妤指出,健保署10月1日起,通過免疫療法(avelumab成分藥品),用於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後疾病未惡化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病人的維持療法,刪除原給付規定PDL-1高表現量限制。預估新增嘉惠300位病友、共500人受惠,平均每人可節省105萬元以上一年藥費。

台灣泌尿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吳俊德,此次擴大給付跟上國際治療建議,使整體治療流程更順暢,也使醫師對患者後續照護的規劃更有信心。臨床醫師也能依循治療建議,及早為化療後患者提供維持性治療,使照護更完整。

#泌尿道 #泌尿道上皮癌 #健保 #癌症 #擴大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