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可從日曬及飲食中補充,但據統計,台灣每10人中有近9人維生素D濃度異常。研究也發現,當體脂肪比例偏高時,維生素D會被稀釋或封存在脂肪中,導致血液中可利用的維生素D減少,因此肥胖者體內維生素D濃度往往更低,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家庭醫學科醫師蕭伶茲在臉書發文指出,一般成年人理想的維生素D濃度為30至50ng/mL,衛福部建議每日攝取量為400IU,老年人則約600IU。然而現代人多在室內活動,日照時間不足,加上飲食來源有限,大多數人每日攝取量遠低於建議值。

蕭伶茲說,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會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研究發現,體脂肪越高,維生素D越容易被稀釋或封存,導致血液中濃度偏低,不僅影響鈣質吸收,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與慢性發炎,甚至促進脂肪堆積,讓肥胖與維生素D缺乏形成惡性循環。

她進一步指出,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也能調節免疫系統、具抗發炎作用,並協助神經傳導物代謝以穩定情緒。此外,它能改善胰島素阻抗、促進脂肪氧化與代謝,有助於體重控制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陽光照射,少部分可從食物中獲取,或與醫師討論合適的補充劑量。

另據國泰醫院官網衛教資料,一項由美國所做為期5年的研究發現,每天補充2000IU維生素D,可降低發生嚴重癌症,包括轉移或致死性癌症風險達17%,且對於體重較標準者效果更佳,但民眾過量攝取維生素D也可能導致中毒,包括高鈣血症,引發腎臟、血管、心臟、肺臟等軟組織的轉移性鈣化問題。

補充維生素D怎麼做

一、曬太陽:每天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時段,暴露10至20分鐘。

二、飲食:多吃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鮭魚、鯖魚、蛋黃和牛奶,素食者可選日曬過的乾香菇。

三、保健食品: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下,服用含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

#維生素D #心血管疾病 #脂肪 #肥胖 #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