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梧棲區某養豬因餵食豬隻食用「未充分烹煮廚餘」,導致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疫情於10月21日爆發,經歷15天防疫順利控制疫情,不過禍源廚餘仍遭持續禁用,但近期卻傳出農業部有意重新開放使用,為此養豬協會也不忍表示,將於12月4日北上抗議,全面反對開放廚餘養豬。
據悉,台灣每日可產出約2000公噸廚餘,最主要來自家戶廚餘,占比約1300公噸,事業廚餘則約700公噸,而這些廚餘的去向,約6成透過餵豬消耗,其餘分別由堆肥、生質能、黑水虻、焚化與掩埋處理,也就是說,餵豬為最主要的廚餘去化手段。
不過在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後,農業部第一時間公告禁止廚餘餵豬,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曾坦言「廚餘處理短時間內可靠其他方式負擔,但長久來看仍有影響」,因此農業部、環境部積極針對「廚餘餵養解禁三前提」進行問題排解,包括聯合稽查、架設即時監控、法規完備等,盼能夠及早恢復餵養。
相對政府期盼的恢復廚餘餵豬,養豬協會則持反對看法,理事長潘連周強調,全台9成以上的養豬戶反對廚餘餵豬,就連「廚餘養豬戶」自身都反對重啟,政府應提出更完善的輔導轉型政策,讓廚餘餵豬成為歷史,唯有如此才能保護台灣養豬產業的永續經營,遑論禁用的這段時間,本來的廚餘戶還是能持續經營,因此轉型絕對不是問題。
潘連周表示,倘若再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恐怕全台養豬產業都會倒地,此後再無「國產豬」,因此對於政府有意重啟的想法非常不支持,甚至也已號召全台養豬戶,預計於12月4日北上向農業部、環境部抗議,堅決反對廚餘餵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