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今年第3季電信營收占整體營收比重約46%,近期momo購物受到電商市場激烈競爭影響,營運出現衰退,貢獻台灣大營收占比由過去高峰的六成以上降至53%;累計前三季,momo貢獻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年減16%,電信事業則年增4%。

針對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際業者積極插旗的情況,林之晨表示,目前主要競爭壓力來自一家以高額補貼搶市的國際業者。儘管競爭激烈,momo仍成功維持營收表現,僅呈現小幅下滑。他指出,雖然國際業者在台投入的資源與補貼規模仍難以預測,但這樣的競爭不全然是壞事,從最新季度數據觀察,整體零售市場並未顯著成長,但電商表現明顯優於實體通路,顯示消費支出正加速往線上轉移。換言之,對整個電商產業而言,補貼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正在「教育市場」。林之晨強調,即使明年該國際業者策略改變,公司也會化危機為轉機,持續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台灣大透過其100%持股子公司「大富媒體科技」間接持有momo約45.01%股權,為momo最大股東。市場觀察認為,其所指的國際業者可能為韓國電商Coupang(酷澎)。Coupang近年在台以「火箭配送」與高頻行銷補貼快速擴張,並持續投入倉儲與物流資本支出,符合「以大額補貼搶市」的特徵。

針對第三季現金減少原因的提問,財務長張家麒表示,本季現金下降主要與momo相關,主要因今年投入中央物流中心建設,導致資金支出大幅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現金流出金額約多出10億元,是造成現金減少的主要原因。他進一步說明,除已由董事會核准且動工超過一年的中央配送中心建設案外,目前並無其他大型支出計畫。若觀察行動事業的資本支出(Capex),年度投資規模屬於「正常化」水準,金額將遠低於10億美元。

台灣大第三季業績表現穩健,受惠於iPhone 17熱銷、新科技事業貢獻及固網業務成長,帶動行動服務營收提升。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419.8億元,年減0.9%;稅後純益105.6億元,年增1.9%;每股純益為3.49元。

#momo #補貼 #台灣大 #市場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