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說,關鍵點可能在於川普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課稅方式「還未下定決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說,關鍵點可能在於川普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課稅方式「還未下定決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最後關頭,總統賴清德表示「只差臨門一腳」,但外界關注這一步究竟卡在哪裡。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12)日受訪指出,關鍵點可能在於川普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課稅方式「還未下定決心」,「可能是半導體的部分比他們想像的複雜,目前幾乎沒有國家在半導體項目談得很確定。」

美國總統川普10日最新表示,美國已經接近與印度和瑞士達成貿易協議,兩國的進口關稅可望調降。瑞士方面則傳出,最快在本周四或周五將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關稅有望降低到15%。此前,美國對印度和瑞士進口商品分別課徵50%和39%關稅,遠遠高於全球多數國家。

相較之下,台美對等關稅談判自4月啟動以來已超過半年,至今仍未定案。賴清德總統昨日表示,目前台美談判僅差「臨門一腳」,目標是將現行20%關稅調降並爭取「不疊加」,同時希望在232條款下取得最惠國待遇。

對此,連賢明表示,即使部分國家宣稱完成談判,實際上仍未正式簽約,例如南韓因核潛艦議題未決,使得關稅協議尚未落實。

他說,目前即便談妥的國家,也多僅在「最惠國待遇」名義下處理半導體部分,但具體內容仍不明確,「韓國說會比照台灣,但台灣也還沒出來,日本、歐洲雖說取得最惠國,但細節都還不清楚,美方可能還在思考半導體的課稅問題。」

他強調,「台灣這邊該過的程序大概都過了,部會應該都有想法,但最後要川普確定,才有辦法往下處理。」

至於具體時程,連賢明分析,仍取決於川普的行程與美方節奏,近期川普密集出訪並參與多場國際會議,「這幾個國家也都在等他」,短期內是否公布結果仍待觀察。

外界關注台灣是否需在採購或投資等面向做出承諾,連賢明表示,從過去經驗來看,美方對半導體產業特別關注,「但要怎麼談才會更有利,還要再看後續進展。」

#連賢明 #半導體 #關稅 #川普 #台美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