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不夠,身體不會坐視不管。營養師羅晞蕾表示,許多人常以為自己有喝水就好,或只喝茶和咖啡,但換算下來可能連身體需求量的一半都不到,還可能有頭痛、嘴破、便祕,或誤以為飢餓而想亂吃東西。她也提醒,民眾一旦尿液顏色呈現深黃色或有明顯氣味,就代表該補水。
羅晞蕾在臉書發文表示,人體有超過6成的水分,是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體溫調節的關鍵因子,因此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警訊,包括頭痛、疲倦、專注力下降;皮膚乾燥、嘴破、嘴唇脫皮;腸胃蠕動變慢、容易便祕,甚至讓身體誤以為飢餓,而想亂吃東西。
她指出,成人每天補水量應為自己的「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至35毫升」,例如60公斤的人,一天約需1800至2100毫升的水,且咖啡、茶、湯雖能算一部分的水分來源,但不該取代白開水。
更易入口的喝水方法
一、在白開水內加幾片檸檬、薄荷葉。
二、將整天的白開水分成幾等分,並分成小口緩慢地喝。
羅晞蕾也建議民眾,可從尿液顏色判斷自己補水量是否足夠,其中尿液若為較淡的稻草黃色,表示補水量剛好;尿液若是深黃色或有明顯氣味,就代表該補水,千萬別等口渴時再喝,當嘴巴乾燥時,即為輕微脫水的徵兆。
衛福部國健署官網資訊也曾提到,每天建議成人飲用6至8杯、每杯240毫升的水,國小學童至少飲用1500毫升的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及環境適度調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可諮詢醫師喝水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