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河旅行可以深入歷史的風華、探索大時代的風采。大河呈現非凡的氣度,小河則有任性的私密、甚至行遊出自我的航道。當見識過許多大山大水後,我在法國布根地的運河畔,上了船,在一個禮拜的時間裡,擁有一條運河、一片秘密花園、一個季節的鳥語花香。從登船的那個午後起,我擁有一艘私人遊艇,在布根地。 私密的田園旅行 當我和同
「你想看到什麼,我做出來給你。」侯力元說。「那我要陽光燦爛。」我說。於是,他把柚子酒加上了檸檬酒,再兌上梅子酒,最後倒入冰塊,在雪克杯裡搖了搖。溫暖的色澤、明亮的滋味,的確是陰溼冬日裡的慵懶甜蜜陽光。酒杯後的侯力元靜靜看著酒客滿足的眼神,靦腆地笑著。這種「我可以做出來給你」的口吻,像是魔術師,更適合當把妹達人,但他僅
金沙鎮行政中心沙美,是金門東半部最繁榮的街區,沙美市場更是這個地區最大的市集,想要逛沙美市場必須早起,7點左右可以看到生氣勃勃的朝氣,8點之後則許多店家都收攤。黃振良說:「這跟過去軍管時期營區都大清早採買的作息有關,儘管軍管結束了,但菜市場的運作仍和過去一樣,大家仍習慣一大早去採買。」 市場的另一端,是沙美的商店
金門形形色色的風獅爺(見圖,張鎧乙攝)已成為文化標記,其鎮風制煞的功能,是參觀金門聚落時,一定會研究的焦點。 根據黃振良的考據,上百隻風獅爺的由來和金門發展鹽業大有關係。 由於明中葉前,金門都是以煮鹽的方式製鹽,因此必須砍伐大量的林木作為燃料,黃振良說:「400多年大量伐木的結果,造成金門土地沙化,日日風沙擾
因為對家鄉的文化使命,黃振良鑽研金門地方文史將近30年,他在2002年成立的金門采風文化協會,更是推動金門文化保護的重要組織,該協會成員多是老師與文史工作者,黃振良說:「金門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軍管,關於文化資產這一方面很多人還很陌生,希望透過我們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金門悠久的文化。」 黃振良在教書的時候就對文史有很
入秋後,東北季風一波一波襲來,地處金門縣東北方的金沙鎮,格外能深深體會。因為風大,金沙鎮是全金門風獅爺最多的鄉鎮;因為地處偏僻,金沙的聚落與傳統文化保存的最為完整。文史工作者黃振良說:「認識金門就要從金沙開始,這裡人文的發展從千年前就已經蓬勃。」 位處偏僻 保留完整部落景致 相對於經濟、建設較為繁榮的西部金城
小金門的戰略地位,讓這個小島有許多碉堡、營區等與戰地有關的設施,然而自從兩岸關係和緩、大量撤軍後,許多軍事用地目前都呈現荒廢的狀態。 洪清漳認為,這些因為冷戰時期而造成的地景,其實是小金門歷史的一部分,任由碉堡營區荒廢非常可惜,因此他和一些有志之士成立了「金門戰地史蹟協會」,希望能活化戰地,讓過去在金門衝鋒陷陣的
站在烈嶼的海邊,可以清楚看到對岸廈門高樓林立;入夜,廈門的燈火甚至可以照亮烈嶼海邊。洪清漳說:「這十幾年,鄉民看著對岸快速的發展,對面的進步讓在地人感到心慌,甚至質疑自己的定位。」但是,洪清漳卻在來烈嶼自由行的港、澳與大陸遊客中,發現了烈嶼的特質:原始與自然,是生態旅遊的天堂。 他說:「廈門來自由行的遊客在烈嶼玩
曾來台北就讀師範學校的洪清漳,畢業後回到家鄉烈嶼,從此就沒有離開。他笑著說:「在烈嶼很自在,有時候去台北看孩子,都會覺得台北好吵、好擠不習慣。」在烈嶼這個島上,每個人都認識彼此,一半以上的汽車鑰匙是插在車上的,門幾乎都不用鎖。 洪清漳本來在島上的卓環國小任職,退休後全心投入記錄家鄉島嶼,劉克襄羨慕地說:「能花7年
離大陸最近只有500公尺的金門縣烈嶼鄉,俗稱「小金門」,它向來是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很多人對這個跟綠島一般大的小島感到陌生。7年前由洪清漳成立的網站「烈嶼觀察筆記」揭露了神祕小島的自然、人文與環境議題,洪清漳說:「希望更多資訊透明化,讓更多人關心烈嶼、守護烈嶼。」 從金門搭交通船到烈嶼的航程約15分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