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一試定終身的搜尋結果,共14筆
今年大學學測15日結束,考生接下來要參加大學繁星推薦與申請入學招生。國教行動聯盟天表示,現行考招制度陷入賭局亂象,「一試定終身」讓考生壓力沉重,他們主張,應讓考生可保留申請入學的錄取資格,在參加分科測驗後,申請入學與分發入學擇優分發。
大學招聯會昨日宣布,114學年起分科測驗加考數學乙,但尚未納入國文與英文,絕大多數校系受迫得回頭參採學測成績。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怒批,「108課綱考招新制豈一個亂字了得」,如今分科測驗還要採計學測成績,會加重「一試定終身」的憂慮,高中教師好友因此向他表達無奈:「111考招新制,有口皆噴!」
大學考招新制在今年上路,7月首度執行的分科測驗,將不考國文、英文和數學乙。國教行動聯盟昨日邀集高中師生召開記者會,批評分科測驗的公平性嚴重不足,甚至讓大學升學走回「一試定終身」的回頭錯路,並向教育部喊話,自明年起讓分科測驗復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3個考科。
大學考招新制2022年執行,108新課綱首屆考生全台超過13萬人,家長和學生們都擔心像是考招新制的白老鼠,感嘆考試制度不斷在變,不能把孩子的未來當試驗或賭注,升學成敗被複雜的制度擺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朱俊彰說,入學制度改變都是漸進微調請大家免擔心。
明年大學考試新制上路,夏季舉行的分發招生將同時參採分科測驗及學測成績。專家分析,共1889個校系參與考試分發,但高達8成、1508個校系分科測驗僅採計1至2科成績,等於是主要看學測表現,所有人文社會組校系都在列,也就是說文組考生幾乎只能以學測「一試定終身」,但頂尖醫牙與理工前段校系考生,可利用分科測驗成績「翻身」。
明年新大學考招制度上路,參與考試分發校系,有高達98.5%還看學測成績,被認為學測成績太過關鍵,幾乎是「一試定終身」。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以前許多大考分發校系就會參採學測成績,明年新考招制度在106年就決定,只是「微調漸進」。
上周會考成績公布,有人高興歡呼,當然也有人傷心流淚。這是學生們首次面對的升學考試,可能也是第一次承受這麼煎熬的等待。雖然結果無法讓每個人如願,但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坦然接受,不用過度在意。因為會考這件事,本來就只是一段學習成果的檢驗,放在人生時間軸裡,其實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過程。
110年起的大學升學方案,招聯會和台大30位教授提案的主張不同,雙方正在角力。台灣家長教育聯盟今天發表聲明指出,台大教授所主張的方案無異於走回頭路,不但會造成家庭糾紛,也將使「一試訂終身」的惡夢再起。
2017年大陸大學入學考試(高考),部分地區將採取3+3新模式進行考試和錄取,浙江和上海確定為新高考首批試點地區,對兩試點地區考來說,備考方試與大部分地區考生不同,不再是一試定終身。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經由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及大學招聯會長期規劃研議,自民國91年推出以來,過程難免有些許批評,但多數時候社會大眾給予正向肯定的評價大過於負面;關鍵在於肯定新方案多元採計、非一試定終身(至少同年度考試就有指考與學測兩種),提供了高中學生多元入學機會,也讓大學選才標準不再以一次聯合考試為全部。
苗栗縣詹姓高中生學測失常僅獲48級分、卻以繁星推薦錄取台大森林系,引起各界討論,有網友嗆「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進來能撐多久?」,這些負面批評聲浪已經造成詹生情緒低落。台大校長楊泮池今天聲援詹生,強調外界不該有「一試定終身」的思維。
針對《人才培育白皮書》建議學測指考「兩試合一」一事,受訪學者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反對學者多擔憂重演「一試定終身」惡夢,高醫大教授周逸衡和全教總執行長張文昌則認為,學測和指考可合併,讓成績僅做為基本學力門檻,學校擴大甄選名額,選擇對該科系有興趣的學生,將可達到適性揚才。
今年一月初,我在本版專欄寫了一篇「裁掉3%公務員」的文章,引起很大的迴響,不到一天網路點閱將近30萬次,但這並非文章寫得好,而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不過也有一位碩士公務員來表達抗議,不僅措辭強烈,甚至還嗆聲要比一比公務員和記者誰拿的學位比較多,讓我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