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上海商銀的搜尋結果,共994筆
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崴能源承包「台電二期離岸風電計畫」,首波67.2億元結構體採購聯貸案,正式與銀行團完成簽約。此案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第一支國家隊,更是首宗由統包商出面為借款人的聯貸案,吸引多家銀行超額參貸,展現銀行團力挺風電的盛況。
不畏台股近來大震盪,投信連18日買超合計超過320億元,隨著即將來到3月下半旬,投信作帳行情蓄勢待發,篩選投信連買,且連買期間合計買超逾1萬張有15檔,包括開發金(2883)及仁寶(2324),第一季作帳行情看俏。
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持續發酵,美國其他區域性銀行因擠兌疑慮甚囂塵上而崩跌,連帶台股金融族群14日全線下殺,官股券商急護盤,中信金(2891)、新光金(2888)及開發金(2883)官股近三日買超逾萬張。
為積極配合政府2050淨零排放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之政策,上海商銀(5876)完成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宣示將進行淨零轉型減碳規劃,並朝符合巴黎協定之目標前進。
美國矽谷銀行風暴來襲,以新創公司為主要業務的矽谷銀行,因資金取得困難,造成虧損及存戶擠兌而破產,市場聯想恐成為雷曼兄弟2.0版,美股金融股重挫,包括新光金(2888)等15檔台灣金融股13日股價,也一片綠油油。
為積極配合政府2050淨零排放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之政策,上海商銀宣布完成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宣示將進行淨零轉型減碳規劃,並朝符合巴黎協定之目標前進。
電子支付已成為替代現金的重要工具,電子支付會員人數也不斷攀升;全聯6日指出,全支付會員數也持續穩定成長,上線半年突破300萬大關。
上海商銀(5876)24日公告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149.37億元、每股純益3.33元,今年1月營收達37.7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84%。上海商銀以「多元核心,數位轉型、創造永續」為中期發展策略,獲利持續衝高。
近日表現疲軟的金融股,今(10)日在官股金控股兆豐金(2886)、第一金(2892)、合庫金(5880)及華南金(2880)等領頭上漲下,指數先蹲後彈,維持上漲格局、站回月線之上,成為電金傳三大族群中唯一上漲的族群,扮演台股盤面撐盤指標。
新南向聯貸再下一城,兆豐銀18日指出,已順利完成籌組柬埔寨加華集團8,500萬美元聯貸案並簽約,此次為加華集團旗下海外柬華投資公司(OCIC)出面作借款人,並獲國內多家行庫捧場,對國銀深耕柬國推展在地化業務,具有高度代表性意義。
台灣上市櫃公司營收獲利創新高、台商資金持續回流,擁上億資產富豪愈來愈多,國銀也力拚高階財管業務。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2年底富豪財管客戶達3,660人、規模4,563億元,其中中信銀穩居龍頭寶座,客戶數及資產管理規模都排第一、兆豐銀維持第二名,掉出前三名長達半年的一銀,2022年12月打敗合庫銀重返第三名,凸顯公股行庫競爭相當激烈。
台灣上市櫃公司營收獲利年創新高、台商資金回流,上億資產富豪愈來愈多,國銀力拚高階財管業務!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2年底富豪財管客戶已達3,660人、4,563億元規模,其中中信銀行穩居龍頭寶座,客戶數及資產管理規模都排第一、兆豐銀維持第二名,而掉出前三長達半年的一銀在2022年12月打敗合庫銀重返第三名,顯見公股行庫競爭相當激烈。
期望台灣國際債市場逐漸走出低潮,今年2023開年在缺少壽險資金挹注,國際板債券改由銀行、證券等業者挑大梁。
上海商銀(5876)長期致力於ESG永續發展,積極推動永續金融,於1月12日舉行ISO 14067「信用卡及簽帳金融卡碳足跡查證」授證典禮,由台灣SGS頒發「碳足跡證書」予上海商銀,成為全國第一家取得簽帳金融卡(Debit卡)碳足跡認證的銀行。
對台灣金融股興趣顯著的歐系法人,最愛買哪些金融股?在國內30多家上市金融股裡,前十大最獲這些歐系法人青睞的金融股曝光,根據寬量國際內部最新統計顯示,其中仍以非壽險型的金控或銀行股居多。
上海商銀(5876)為持續推動數位轉型,首開金融業先例,成立數位科技創新中心CloudSpace,攜手合作新創公司進駐,打造多功能彈性運用的開放辦公環境,做為內部團隊與外部新創公司共創合作,透過內外部的協同創新動能,導入新技術與新思維,提供上海商銀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的研發引擎。迄今已有多項主題與新創公司進行實驗與合作,包括聊天機器人、人臉辨識門禁、智能理財、供應鏈企業服務等。
上市櫃公司2022年營收全數公布,12月營收強弱互現,統計月增、年增「雙增」股計有377檔,法人本周以來買超逾1,700張,包括臺企銀(2834)等16檔個股,在基本面護體下,股價仍有表現機會。
由上海商銀(5876)獨家推出的「小小兵信用卡」,現正推出新申辦卡友核卡3個月內,消費滿額即享獨家限量小小兵首刷禮「小小兵向上看齊登機箱」。上海商銀指出,這麼卡哇伊的贈品只送不賣,而且很快就會被搶光,喜愛小小兵的民眾可把握機會,立即擁有。
疫情衝擊與數位金融趨勢,國銀申設實體分行意願逐年降,外銀尤其撤的最多。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5日指出,2022年國銀分行裁撤家數達25處,其中外銀占8成,總家數剩3,383處,創11年來新低,不過,目前國內每10萬成年人,平均擁有本國銀行分行家數還是高達17.5處。
原本供不應求,一屋難求的辦公市場,在下波新增供給即將來臨之際,恐怕要反轉了。據戴德梁行今(5)日最新調查顯示,今年6萬坪辦公完工潮來了,房客市場來了,市場已進入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