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下市櫃的搜尋結果,共36

  • 《台北股市》上市櫃前3季營運齊登同期高 4公司下市櫃警報響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公告申報2022年前三季財報概況,扣除第一上市櫃、金融業及未如期出具的4家公司,合計營收30.15兆元、年增達3.21兆元或11.94%,稅前淨利3.8兆元、年增達4884億元或14.7%,雙創同期新高。

  • 交不出財報 四家上市櫃 最快明年4月下市

     四家上市櫃未如期交出第三季財報,恐面臨下市。金管會證期局主任秘書黃厚銘22日指出,截至今年11月14日,上市(櫃)公司應申報家數共計1,758家,但上市公司中福、隆銘、如興及上櫃公司駿熠電等四家未如期出具2022年第三季財務報告,中福、如興預估明年4月初將面臨下市、隆銘、駿熠電則是明年6月下旬若還是交不出財報,就將終止交易。

  • 中福、隆銘、如興、駿熠電財報未交 明年4月、6月恐下市

    四家上市櫃未如期交出第三季財報,恐面臨下市!金管會證期局主任秘書黃厚銘22日指出,截至今年11月14日上市(櫃)公司應申報家數共計1,758家,但上市公司中福(1435)、隆銘(3018)、如興(4414)及上櫃公司駿熠電(3642)等4家公司未如期出具2022年第3季財務報告,中福、如興預估2023年4月初將面臨下市、隆銘、駿熠電則是2023年6月下旬若還是交不出財報就將終止交易。

  • 台微體10/8下市 森投資以每股100元對價換股

    台微體(4152)5日在櫃買賣中心重訊宣布,擬規劃10/8下市,初步規劃採二階段架構轉換持股,先由森投資發行乙種特別股為對價,以每股100元轉換台微體普通股,進行公司私有化後重組,若股東不願意轉換持股,大股東和PAG集團也已籌措約九千萬美元,以每股100元完成收購。

  • 全年可能達20家以上 下市櫃企業 恐創十年次高

     2020年股市頻創新高點,但下市櫃企業數卻可能創下近十年少見的高紀錄。據金管會統計,前11個月台股下市櫃企業數已達到17家,提前達標近十年第三高紀錄,依過去經驗,12月通常還會有二~五家企業申請下市櫃,因此全年可能達到20家以上,僅次於2016年的24家。

  • 交不出財報 二家上市櫃陸續慘遭下市

    交不出財報 二家上市櫃陸續慘遭下市

    又二家上市櫃公司陸續下市!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24日表示,到2020年11月16日,上市櫃公司應申報家數共計1,708家(含第一上市櫃,不含金控),除第一上市公司康友-KY(6452)及上櫃公司恩得利(1333)未如期出具今年第3季財務報告外,其餘公司均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公告申報。

  • 櫃買股票ETF獎勵 好禮拿不完

    櫃買股票ETF獎勵 好禮拿不完

     櫃買中心為了讓投資人充分瞭解櫃買市場各檔股票ETF的特色,自本年10月1日起舉辦為期3個月之櫃買股票ETF交易獎勵活動。

  • 櫃買中心推股票ETF獎勵 登錄報名拿超商購物金

    櫃買中心為讓投資人充分瞭解櫃買市場各檔股票ETF的特色,自10月1日起舉辦為期3個月之櫃買股票ETF交易獎勵活動。櫃買中心表示,本次活動獎勵對象包含投資人、證券商及櫃買股票ETF之流動量提供者,投資人在活動期間買賣於櫃買市場掛牌交易之股票ETF並上網登錄參加活動者,每日都有機會獲得超商購物金。另投資人在活動期間若每月買賣數量累計達30張以上,可額外再獲得百貨公司禮券1,000元之抽獎機會,買賣越多,中獎機會越高。

  • 留意ETF下市清算風險

     2020年受疫情衝擊,全球股票及商品市場都出現極端行情,也造成上市櫃ETF的淨值與規模劇烈波動,投資人日漸關注ETF可能面臨的下市清算風險。其實,投資任何商品都應先瞭解遊戲規則,交易ETF前務必詳閱信託契約或公開說明書,並留意下市清算之規定及風險。

  • 上半年...疫情下雙新高 上市櫃在大陸海賺1,543億

     不畏新冠肺炎疫情,上市櫃公司今年在大陸投資賺很大。金管會證期局8日公布,截至第二季止,上市櫃大陸獲利達1,543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投資收益匯回金額5,087億元、占原始投資金額比率20.15%,也同創新高。

  • 《台北股市》上市櫃企業H1獲利逆增 3公司下市櫃警報響

    《台北股市》上市櫃企業H1獲利逆增 3公司下市櫃警報響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公告申報2020年第二季財報狀況,扣除金控及未如期出具財報的東貝(2499)、恩得利(1333)及康友-KY(6452),上市櫃公司上半年營收14.2兆元、年減3.92%,但稅前淨利9412億元、年增0.61%,獲利仍逆勢維持成長。

  • H1虧損縮小,Q3可望轉盈 運價揚 陽明Q2本業賺5.6億

     陽明第二季受惠於市場運價走強,且燃油成本仍維持相對低檔,雖營運量因疫情影響縮減15%,但貨櫃運輸本業單季獲利約5.6億元;不過,因旗下光明海運第二季虧損6.3億,其中租進的散裝船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提列金融商品評價損失近4億元,陽明第二季合併報表小虧損0.68億元,每股虧損0.03元,然第三季幾已確定將轉虧為盈。

  • 殭屍股強制下市 24家符退場機制

    殭屍股強制下市 24家符退場機制

     台版「殭屍股」,金管會終於要動手處理,強制下市機制109年4月1日將正式上路,根據統計,上市櫃目前共有24家符合退場機制,但要連續12季(共3年)財報達到淨值低於3元,且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有疑慮的建議書,才會下市櫃。

  • 返台投資爆發 IPO成長受矚

     台商返台投資大爆發,外界期待帶動一波的IPO高潮。據金管會統計,前九月僅29家首次公開募股(IPO),相較2018年60家規模顯得非常冷清。財經官員對此表示,目前回流多為上市櫃公司擴廠,估計等到年底時,對資本市場影響的情勢會更明朗。

  • 上市公司獲利縮水幅度 創七年新高!

    金管會20日公布上市櫃最新營收狀況。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指出,上市公司108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新臺幣13兆3,4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5億元,成長幅度0.08%,營收金額創十年新高。不過,就稅前淨利來看為8,13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12億元,減少幅度25%,減幅創七年新高,證期局解釋,主要是去年同期業外收益包括投資獲利、出售資產收益較多基期較高。

  • 《台北股市》4公司財報難產,下市櫃警報響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公告申報2018年財報狀況,包括華電(1603)、清惠(5259)及長天(3431)3家公司未如期出具財報,大飲(1213)雖有出具財報但被要求重編,若後續未如期完成補正或申報,最快9月初起便將面臨下市櫃命運。

  • 《台北股市》上市櫃公司前3季業績,登近10年同期新高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申報2018年前三季財報狀況,扣除金控及未如期出具的上市公司悠克(6131)外,累計營收年增9.37%至2.3兆元,稅前淨利年增15.05%至1.88兆元,雙創近10年同期新高。

  • 上市櫃前三季 營收獲利創十年同期新高!

    上市櫃107年前三季獲利、營收持續飆高!金管會證期局今日公布今年前三季計1,668家上市、上櫃公司營收達23兆元、稅前淨利達1.88兆元,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

  • 《商業周刊》台股20%企業 為何走上殭屍之路

    《商業周刊》台股20%企業 為何走上殭屍之路

    台股衝上1萬1千點,成交量穩定在新台幣1千億元以上,但《商業周刊》調查發現,今年以來至8月底,台股平均每日共成交310萬張,但超過1萬張的只有59家公司,包括友達、台積電、鴻海等,占去所有張數的44%;而平均一天成交不到100張的公司,竟高達420家,跟去年全年相比,多出近19%!

  • 財報出不來 悠克福大面臨下市櫃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107年第二季財報狀況,又出現二家公司面臨下市櫃。金管會證期局指出,悠克國際(6131)在5月17日公告會計師主動中止出具財報、福大(4402)也因涉弊案未如期出具財報。總計今年已有8家下市櫃或轉上市、因為無財報下市櫃的有兩家。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