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世大運+臺北的搜尋結果,共462

  • 2023成都世大運國手名單公布 臺灣共212名選手參與競技

    2023成都世大運國手名單公布 臺灣共212名選手參與競技

    教育部體育署1日說明我國組團參賽今(112)年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下稱世大運)情形,本屆共派出212名選手參加田徑、游泳、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桌球、羽球、網球、擊劍、柔道、跆拳道、射箭、籃球、排球、射擊、划船及武術等16種運動競賽,為我國爭取榮耀。

  • 雜誌精選》最佳心靈捕手

    雜誌精選》最佳心靈捕手

    浪浪除了成為家庭一員,也可以走入校園及工作場域,在日常中與人們互動,豐富彼此的生命歷程,讓曾經漂泊、寂寞的心靈互相貼近,領略愛有各種可能和形狀。

  • 雜誌精選》一起悠遊城市生活

    雜誌精選》一起悠遊城市生活

    快樂出遊 行前準備不可少

  • 雜誌精選》我們成為一家人

    雜誌精選》我們成為一家人

    近年來,認養成了許多人迎來毛小孩的方式之一,除了「台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犬貓並開放民眾認養,坊間也有許多「中途之家」,提供民眾認養寵物的管道。但不管哪一種途徑,在成為毛爸、毛媽之前,都應了解生活將面臨的大改變與應承擔的責任。

  • 雜誌精選》2023戲春大稻埕 邀請大家一起創意「戲戲」

    雜誌精選》2023戲春大稻埕 邀請大家一起創意「戲戲」

    大稻埕昔日有「戲窟」之稱,布袋戲、歌仔戲、南管等傳統戲曲蓬勃發展,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大稻埕曾為戲窟的過往漸漸少為人知。有志推廣戲窟文化的「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於是規畫「戲春大稻埕」活動,2023年以輕鬆趣味的「Let me 戲戲」為主題,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形式,展現傳統戲曲新魅力。

  • 雜誌精選》城市隱味 無需招牌的美好時光

    雜誌精選》城市隱味 無需招牌的美好時光

    【玄珠SyuanDrew】

  • 雜誌精選》與毛小孩心連心

    雜誌精選》與毛小孩心連心

    我們喜歡生活有毛小孩作伴,好好相處則是一門學問。透過向專家請益照護與教養方式,學習正向、健康的溝通模式,擁抱樂活的「心」起點。

  • 原民運》飆本季最佳10秒17完成3連霸 楊俊瀚笑納第10金

    原民運》飆本季最佳10秒17完成3連霸 楊俊瀚笑納第10金

    112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田徑賽25日登場,「台灣最速男」花蓮縣楊俊瀚在公開男100公尺決賽,飆出本季最佳的10秒17寫三連霸,也收下個人在原民運第10面金牌。

  • 雜誌精選》攀上樹梢 從不同高度觀看城市

    雜誌精選》攀上樹梢 從不同高度觀看城市

    攀樹運動在歐美行之有年,是項不分年齡都能安全參與的運動,而台灣隨著近年戶外活動風氣興起,攀樹運動也日漸受到關注,參與者借助繩索攀到樹上觀景、閱讀,甚至放空睡覺、過夜,跟著樹木的脈動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讓我們透過台灣第一位女攀樹師許荏涵的分享認識攀樹之趣,在一步步登高的過程中親近自然,也發掘城市自然生態的另類魅力。

  • 雜誌精選》傾聽樹語 護樹懂樹續城市綠意

    雜誌精選》傾聽樹語 護樹懂樹續城市綠意

    在城市高樓環伺下,樹木提供視野一抹綠意,得以讓人在繁忙日常中有所喘息,同時,樹木更有遮蔭蔽日、調節氣候的作用,對於城市有著數不清的益處。台灣第一位女性樹木醫生詹鳳春,專長樹木醫療、樹木保育等工作,經常開課演講推廣樹木相關知識。透過她的角度,引領我們學習如何在日常中觀察樹木,並從中學習護樹知識,讓這個城市充滿綠意、生生不息。

  • 雜誌精選》陪企業走向新時代的最佳教練—數位轉型顧問

    雜誌精選》陪企業走向新時代的最佳教練—數位轉型顧問

    隨著科技發展,數位轉型已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課題。然而企業該如何面對顛覆時代的數位浪潮?又該利用哪些工具達成轉型目標?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數位轉型顧問成為企業轉型道路上的最佳夥伴,提供專業策略、技術與經驗,為企業找出數位時代的最佳解方。

  • 雜誌精選》從醫療、政策等著手 提升罕病患者權益

    雜誌精選》從醫療、政策等著手 提升罕病患者權益

    隨著醫療技術提升,許多過去被認為「無藥可醫」的惡疾都有了治癒的可能性。然而,世上仍存在著逾200種罕見疾病,需要政府、民間共同關注,才能讓病友獲得更完善的保障。在此之際,爭取罕病病友權益的民間團體、投入相關研究的醫療院所挺身而出,從政策遊說、醫療研究等不同面向多管齊下,與罕病病友並肩作戰。

  • 雜誌精選》走入庭園 在日常感受自然之美

    雜誌精選》走入庭園 在日常感受自然之美

    人們常說的「與自然共生」,聽起來很遙遠,但其實沒有什麼艱澀的大道理,小至一盆植栽,大至一座庭園造景,植物的每個姿態,都在傳達與自然共生的哲理。對此頗有心得的景觀建築師吳書原、景觀設計師陳元慶與苗圃經營者沈映仁,分享如何在庭園造景中呈現出自然之美,以及取經台北山林與溪流的設計發想,和日常栽培植物之樂,讓民眾能從中明白,與自然共生的哲理毋需遠求,就在你我身邊隨處可見的自然之中。

  • 雜誌精選》我們的溫羅汀記憶書 音樂空間主理人陳瑞凱×樂團主唱吳志寧

    雜誌精選》我們的溫羅汀記憶書 音樂空間主理人陳瑞凱×樂團主唱吳志寧

    位於公館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今年初因為都更的關係,關閉了經營17年的場址。這個消息讓樂迷感到相當不捨,也讓不少人思及「溫、羅、汀」這一帶文化版圖可能產生的轉變,透過海邊的卡夫卡空間主理人陳瑞凱和樂團「929」主唱吳志寧的對談,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視角,思考關於這座城市文化活動的未來。

  • 雜誌精選》燈區周邊藝文行旅

    雜誌精選》燈區周邊藝文行旅

    台灣燈會的燈飾作品散布在台北的街區巷弄間,串聯成絢麗奪目的燈藝嘉年華,在這場用光束編織的燈會場域中,也藏有不少藝文場館、文化古蹟等潛光隱耀地,豐富了燈會的藝文氣息。《台北畫刊》推薦燈會周邊值得一訪的文化藝術場所,玩賞燈會之餘,不妨也順道走訪!

  • 雜誌精選》源展區 多元文化匯聚創意泉源

    雜誌精選》源展區 多元文化匯聚創意泉源

    逛完光展區,走進歷史悠久的松山文創園區,這裡是「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源展區所在地。松山文創園區見證台北的歷史變遷,如今則是匯聚台北多元文化、滋養創意的泉源,而源展區即從新住民、客家、原住民等多元族群文化出發,打造超過25組特色作品,無論是白日賞燈或夜晚賞光都各有迷人風情,不妨徐徐漫步其中,感受台北多元藝術的魅力。

  • 雜誌精選》睽違23年的盛典 整座城市化身璀璨舞台

    雜誌精選》睽違23年的盛典 整座城市化身璀璨舞台

    睽違23年後,台灣燈會重回台北,「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以「城市型燈會」為概念,規畫光、源、未來和中央四大展區,串聯東區商圈、松山文創園區、國父紀念館、信義商圈及四四南村等場域,同時更將燈飾藝術延伸至12個行政區,於高樓建築、城市巷弄間展出超過300件燈藝作品,讓璀璨燈光融入民眾生活場域,讓人盡情徜徉在閃爍燈火中。

  • 雜誌精選》中央展區 傳統創新碰撞新鮮火花

    雜誌精選》中央展區 傳統創新碰撞新鮮火花

    從源展區沿著忠孝東路前行,就可抵達台灣燈會的中央展區,範圍包含國父紀念館至台北市市民廣場等場域,集結了經典、國際、多元和未來四大特色,設置1主燈、3副燈和7燈區,為民眾帶來超過300件精彩的燈會作品。

  • 雜誌精選》光展區 在潮流街區點亮城市之光

    雜誌精選》光展區 在潮流街區點亮城市之光

    人潮熙來攘往、潮流店面聚集的東區商圈,無論白晝或黑夜,總是閃爍著繁華燈火,而這裡正是「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光展區的所在地。以SOGO復興館為起點一路向東,市府在忠孝東路兩側街巷布置了16件作品,還有超過40家在地商家響應「藝術入店」,讓光藝術走入店內,讓大家看見藝術之光與東區繁華兩相呼應,交織出最精彩的城市即景。

  • 雜誌精選》未來展區 數位科技打開未來想像

    雜誌精選》未來展區 數位科技打開未來想像

    信義商圈、四四南村一帶是台北匯聚國際時尚潮流和多元文化之地,今年燈會特別在此規畫未來展區,集結潮流文化、科技、農業等多元主題的燈飾作品,帶來充滿突破性體驗的未來想像。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