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世界經濟的搜尋結果,共1,389

  • 八年年均「保3」的實績 台灣經濟成長 再居四小龍之首

     主計長朱澤民表示,台灣近八年(2016~2023)平均每年經濟成長3.14%,居四小龍之首,觀察經濟成長指數,2023年台灣升至128.1,也領先新加坡、香港及南韓等三小龍,研判明年仍將居四小龍之首。

  • 戴琪:年底前完成對華301關稅審核

    戴琪:年底前完成對華301關稅審核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地時間22日在大西洋理事會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表示,美方正在非常慎重的考慮如何重新平衡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對中國大陸301關稅的審核,針對歐盟調查中國政府補貼電動汽車行業,她表示贊成。與此同時,美副國務卿表示,由於無法將中國排除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之外,非常樂意與中國合作。

  • 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星取代港

    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星取代港

     過去數十年來香港年年被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今年卻被新加坡擠下第一名寶座,且外界認為在大陸政府干預之下,未來香港經濟自由度的各項評分恐怕只會進一步下滑。台灣則排第11名。

  • 全球自由經濟體最新排名  第1名是這國  香港落居第2

    全球自由經濟體最新排名 第1名是這國 香港落居第2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最新發佈《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吿》,香港今年被新加坡以0.01分的些微差距超越,出現從1975年以來首度被擠下排名第一寶座,台灣則位居第11名。報告中指出,香港今年之所以失去榜首位置,主要是在「法律制度及產權」上失分較多,「規管」方面則稍微落後新加坡。

  • 慈濟赴美推廣善經濟 致力為世界經濟未來開創新局

    慈濟赴美推廣善經濟 致力為世界經濟未來開創新局

    當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面臨日益複雜難測的困局,全球首屈一指的企業家和科技長,如何思考企業永續與創新的可能性?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的經濟學論述《善經濟》,在美國柏克萊大學創新論壇BIF(Berkeley Innovation Forum)受到高度矚目。

  • G77+中國峰會 促建新經濟秩序

    G77+中國峰會 促建新經濟秩序

     77國集團加中國(G77+China)峰會於15至16日在古巴召開。輪值主席國古巴表示,16日峰會閉幕聲明的草案,強調了開發中國家面臨的許多障礙,並包括「呼籲建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

  • 大陸經濟稍回溫 房市仍欲振乏力

    大陸經濟稍回溫 房市仍欲振乏力

     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8月國民經濟相關數據。工業生產持續回溫,8月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而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而受累於房產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復甦相對緩慢。至於貨物進出口方面呈現下跌態勢,但降幅持續收窄。

  • G77+中國峰會古巴登場 尋求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

    G77+中國峰會古巴登場 尋求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

    77國集團加中國(G77+China)今天在古巴召開會議,在各界警告全球兩極分化加劇的情況下,尋求推動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

  • 宏觀政策逐步顯效 陸國家統計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宏觀政策逐步顯效 陸國家統計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談及大陸經濟前景,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宏觀政策措施逐步顯效,經濟有望持續恢復向好。儘管面臨不少挑戰,但是經濟持續恢復態勢有望保持,發展品質將會繼續提高。

  • 海納百川》東升西降 全球經濟板塊移動(汪志雄)

    海納百川》東升西降 全球經濟板塊移動(汪志雄)

    英國有名的歷史學家艾倫約翰·泰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曾經說過:「無論戰爭的政治原因是什麼,其根本原因始終是經濟因素。」因此,面對美中在經濟、貿易、科技的競爭與較量,我們要特別注意國際間地緣政治與經濟版圖的移動和轉換。

  • 大陸轉嫁危機 恐加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

    大陸轉嫁危機 恐加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表現持續疲軟,今年7月投資、消費、進口三駕馬車首次同時下滑,出乎外界預期。對此,中國問題專家直指,中國經濟困局的外溢效應已經顯現,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國內的緊張態勢,而北京為轉嫁危機,或在台灣、南海等問題上主動出擊,恐加劇地區形勢的緊張和全球地緣政治的風險。

  • 促拜習會 布林肯盼年底前見王毅

    促拜習會 布林肯盼年底前見王毅

     「習普會」擬於10月登場之際,中美關係卻依舊變數重重。美國務院昨表示,預計美國務卿布林肯將在今年底前於美國接待中國外長王毅,並希望促成兩國元首在今秋稍晚實現會面。而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指中國面臨經濟困難,中國外交部駁斥稱,中國經濟沒有崩潰,反倒是「中國崩潰論」屢屢崩潰。

  • WTO:貿易去全球化跡象浮現 恐衝擊世界經濟發展

    WTO:貿易去全球化跡象浮現 恐衝擊世界經濟發展

    儘管國際貿易距離實際上去全球化還很遙遠,但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天警告,貿易「破碎化的最初跡象」正在浮現,並擔憂這個現象對經濟成長和發展造成影響。

  • 毛寧:中國經濟沒有崩潰 「中國崩潰論」才屢屢崩潰

    毛寧:中國經濟沒有崩潰 「中國崩潰論」才屢屢崩潰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9月12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來不少西方國家唱衰中國經濟。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面臨經濟困難,既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也與中方經濟政策有關。澳洲財長稱,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對澳構成衝擊。美國副財長阿德耶莫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主要波及亞洲鄰國。對此,毛寧12日表示,似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中國崩潰論」,但事實是,中國經濟沒有崩潰,反倒是「中國崩潰論」屢屢崩潰。

  • 美推IMEC新計畫抗衡中方 IMF總裁:不應有排他性

    美推IMEC新計畫抗衡中方 IMF總裁:不應有排他性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CNBC)10日報導,針對近日美國率先發起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新計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回應表示,該計畫應秉持世界經濟一體化精神,不應具有排他性。

  • 拜登G20推「印歐經濟走廊」 IMF籲勿具排他性

    拜登G20推「印歐經濟走廊」 IMF籲勿具排他性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由美國總統拜登所發起、以鐵路與港口等連結印度、中東、歐洲的海陸經濟走廊,應本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精神,不應具有排他性。

  • 拉攏歐洲向美喊話 李強:防風險與合作不對立

    拉攏歐洲向美喊話 李強:防風險與合作不對立

     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場邊接連與歐洲政要對話,強調要用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對沖世界形勢的不確定性,並稱防風險與合作並不對立,不應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泛政治化。這些談話既拉攏歐洲,也向美國喊話。

  • 葉倫: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疲軟帶來的挑戰

    葉倫: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疲軟帶來的挑戰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當地時間8日在印度新德里表示,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面臨的短期和長期經濟挑戰,包括消費疲軟、房地產債務和人口問題。但她認為,中國有政策空間應對這些挑戰,而中國這些問題不會對美國產生重大的直接影響。此外,美國空軍司令指責,中國想要「利用」美國的軍事知識。

  • 美國財長葉倫: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疲軟帶來挑戰

    美國財長葉倫: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疲軟帶來挑戰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當地時間8日在印度新德里表示,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面臨的短期和長期經濟挑戰,包括消費疲軟、房地產債務和人口問題。但她認為,中國有政策空間應對這些挑戰,中國的這些問題不會對美國產生重大的直接影響。

  • 製造業乏力 德經濟恐陷萎縮

     歐洲昔日的成長引擎德國如今經濟欲振乏力,至關重要的製造業持續低迷不振,第三季經濟可能再次下滑,而且全年恐難逃衰退命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