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世界遺產名錄的搜尋結果,共53筆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今天將烏克蘭城市基輔(Kyiv)與利維夫(Lviv)的世界遺產列入「瀕危」名單,稱這些遺址因俄烏戰爭而處於風險之中。
今天要帶大家來武夷山旅遊!說到武夷山旅遊,一般是指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更是福建省境內的避暑勝地哦!1999年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此擁有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品牌光環。所以說,遊覽武夷山我們就可以從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兩方面來瞭解武夷山雙世遺之美。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今天不顧俄羅斯反對,將有「黑海明珠」之稱的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a)歷史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川峨眉山歷史上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尤其到了冬季,超過3000公尺海拔的雪景映照神聖莊嚴的佛教古建築,更是與故宮帝王氣象完全不同的景緻,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多有讚譽,小說遊記中也經常成為故事場景。今年大陸嚴格封控接近整年,日前開放後又逢元旦假期,四川民眾蜂擁而出,名勝峨眉山金頂一如往年成為新年旅遊最受歡迎景點。
聯合國專家表示,澳洲大堡礁應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他們警告,氣候變遷已對這個消失中的奇景造成「重大影響」。
宏達電宣布,VIVE X加速器計畫的內容合作夥伴Emissive Studio完成巴黎聖母院VR數位重現內容,得以讓全球民眾重溫巴黎聖母院風采,首次展出與法國主要電信業者Orange合作,本月在法國公開,並透過宏達電一體機Focus 3觀賞。
大陸提名世界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7月25日下午5點,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大陸世界遺產總數升至56項。
世界遺產大會16日在福州揭幕,這周的討論焦點之一是澳洲的大堡礁是否該被降級為「瀕危世界遺產」。這屆世遺大會由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因此外界質疑大堡礁降級是中澳關係惡化下作出的舉動,但世遺大會主席田學軍反駁此說法,強調是基於澳洲的數據以及諮詢機構的建議,沒有任何政治考量。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印度泰姬瑪哈陵將於後天重新對外開放。
中國大陸考古人員在秦始皇陵園區內一座墓葬中有重大發現,這座編號一號墓葬的「中字形」墓葬中發掘出中國大陸最早的單體金駱駝,這批秦朝的金駱駝證實在漢朝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已開始交流。此一發現為秦代政經軍事與文化等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證據。
越南古都、擁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的中部順化省(Hue)人委會最近提出至2030年省內市區擴建與發展及2050年展望的提案,計劃將順化省發展成為越南第6個直轄市。
近日中國文博界最熱議的話題,莫過於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象徵了中國考古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找到許多文化自信的根源。此外,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也申遺成功,不僅是中國第一個濱海濕地類型遺產,鹽城黃海濕地還成為全球第二個潮間帶濕地遺產。中國世界遺產總數至此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宣布,韓國9間朝鮮時代的儒家書院,以「傑出的普世價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的世界遺產總數也增至14處。而大陸良渚古城遺址,也同樣獲選世界遺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往在浙江工作時,曾兩次赴該地調研。至此,大陸世遺總數達55處,位居全球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第43屆大會,昨天(7月5日)通過把江蘇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人自然遺產,成為大陸第54處世界遺產、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遺產。
在5日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陸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專案成為大陸第54處世界遺產。
大陸貴州省梵淨山2日在巴林麥納瑪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今,大陸已擁有53處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15日在巴黎總部登場,並重新選出「世界遺產委員會」的12個新成員,任期4年。
在湖北神農架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榮膺「世界自然遺產地」稱號屆滿1周年之際,湖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特別於7月初規畫「聚焦荊楚世界遺產—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聯合採訪活動,聚集兩岸10多家媒體近20名記者共赴神農架林區,一同揭開這有著「東方諾亞方舟」美譽的神祕面紗,讓更多人認識這被美國地理雜誌推薦為「人一輩子不得不去的地方」。
據法新社7月10日報導,日本一小島在7月9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委員會第41次會議認證通過,成為世界遺產,該島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宗教禁忌,其中就包括禁止女性上島,男性遊客必須全裸身體在海裡淨身後才能參觀島上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