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世銀下修的搜尋結果,共79筆
中國今年經濟表現,迄今各界評估莫衷一是;聯合國、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前一刻才上修中國經濟成長率,但標普在內等多家機構下一秒卻是集體看衰。中國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內部消費不振、房產市場低迷無疑是隱憂之一,然而27日登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不啻為是一劑吸引外資的強心針,中國經濟能否撥雲見日,挑戰與機會並行。
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天指出,全球經濟成長正在「危險地放緩、趨近衰退」,並以通貨膨脹飆漲、利率高升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由,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1.7%。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其今年的首次公開談話中,沒有就利率政策發表立場強硬的鷹派評論,周二美股主要指數收高,延續新年初始以來的漲勢。投資人將關注即將在本周晚些時候公布的經濟數據和企業財報。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影響大陸經濟活動的主要因素,除了疫情變化以外,還特別點出房地產行業風險恐對金融系統造成外溢效應。該行不僅將大陸2022年GDP年增率預估值,下修至2.7%,並預期2023年GDP年增率為4.3%,在多家機構預測中相對悲觀。
世界銀行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中國增長預估,主要因素在於嚴格疫情封控措施與無預警地突然放鬆影響經濟活動,同時房地產行業也持續疲軟。
世界銀行下修中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稱該國突然放寬嚴格的新冠防疫措施,以及其房地產業低迷不振將影響經濟表現。
世界銀行周二表示,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影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今年經濟增長力道恐將大幅減弱,但明年可望加速擴張。
國泰金(2882)旗下國泰世華銀行舉辦《2022下半年全球經濟與市場展望》,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全球主要央行加速升息,預期全球景氣將進一步走緩,不過,上半年過度悲觀的情緒,卻也提供短期股市較好的評價支撐。林啟超提醒,美中歐三大經濟體都漸走緩,企業盈餘仍有下修可能,加上貨幣政策緊縮的遞延衝擊及烏俄戰事短期難了,「千萬不可當作像一兩年前那樣披上無敵星星」,需具備與動盪共存的風險意識,手中股票配置比重應低於過去兩年,拉長投資時間。
俄烏戰爭、高通膨加上中國大陸「清零」政策衝擊經濟,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同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世銀警告全球有陷入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但OECD認為噩夢重演機率不大。
世界銀行7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至2.9%,較1月的預測大幅下修1.2%。由於中國多地疫情反覆,加上嚴格的防疫措施,世銀再下調其經濟成長0.8%,只剩4.3%。另據大陸商務部,今年前4個月外貿成長10.1%,較去年的增長幅度下降。
俄烏戰爭、高通膨加上中國「清零」政策衝擊經濟,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同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世銀警告全球有陷入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但OECD認為噩夢重演機率不大。
世界銀行周二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再度下修全球成長預測,並警告隨著經濟將陷入1970年代式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期,許多國家的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周一美股三大指數全日在平盤上下狹幅波動,終場以微跌作收,但費城半導體指數勁揚1.88%,在淡靜的市場中表現尤其亮眼。美國10年期指標公債殖利率漲破2.88%,創下逾3年新高,為金融股帶來提振,但對利率敏感的大型科技股與成長股亦表現抗跌。本周美股財報季將開始進入高峰期,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業績報喜,為標普500指數帶來提振,投資人將密切關注主要企業的業績表現,以評估俄烏戰爭和通膨飆升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俄烏戰事未歇,加上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等因素,世界銀行把今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開發中國家GDP成長率預測下修至5%,並警告外在條件若持續惡化,經濟成長甚至可能探底至4%;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也遭下調。
因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不僅下修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2022年GDP(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同時示警,萬一俄烏國際情勢日後再惡化,該區GDP向上衝的動力恐怕會熄火。
在2021年的顯著反彈後,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在新的一年前景較為黯淡。由於各國復甦腳步不盡相同,已相當嚴重的貧富差距預期還會惡化,這也將拖累全球管控疫情的進度。
世界銀行(World Bank)11日(周二)調降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表示隨著更多政府收回先前因疫情推出的龐大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2022年估計成長放緩至4.1%,明年估計成長再降至3.2%。此外,通膨上揚、債務與所得不均、新變種病毒來襲,皆可能打擊新興和開發中經濟體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