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創造的搜尋結果,共1,416

  • 赴湖南調研 李強:堅守製造業、加快轉向「中國創造」

    赴湖南調研 李強:堅守製造業、加快轉向「中國創造」

    大陸總理李強21日至22日在湖南調研並主持先進製造業發展座談會。他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堅守製造業的決心不能動搖,推動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加快「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 中國、美國拉攏爭當盟友 巴西左右逢源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政府過去4年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不冷不熱,隨著今年初新總統魯拉上任,巴西逐漸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都想拉攏、爭權奪勢的新壕溝。

  • 習近平與普丁舉行會談  首共同簽署聯合聲明

    習近平與普丁舉行會談 首共同簽署聯合聲明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就中俄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真摯友好、富有成果的會談,達成許多新的重要共識。雙方一致同意,本著睦鄰友好、合作共贏原則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 美上將憂兩岸若開戰 傷亡比擬二戰

    美上將憂兩岸若開戰 傷亡比擬二戰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上將維巴赫(Gen. Kenneth Wilsbach)在當地時間20日線上討論會中表示,如果太平洋地區發生戰爭,將會有如二戰一般的大規模傷亡,美國整體目標是阻遏戰爭,這也應該是中國的目標,「但是他們卻難以走出對台灣的執念。」他更表示,就像全世界制裁俄羅斯、聯合支持烏克蘭一般,如果中國攻擊他們的近鄰,「中國也應該預期會有類似的反應。」

  • 大陸兩會何以吸引世界關注

    大陸兩會何以吸引世界關注

     今年的大陸兩會於3月13日上午收官。過去9天半時間裡,大陸政壇換屆、內政外交、民生福祉等重要議題密集釋放信息,吸引了全球目光。

  • 大陸今恢復審發各類赴華簽證

    大陸今恢復審發各類赴華簽證

     大陸外交部14日一早由領事司發布,自15日起,大陸各駐外簽證機關,恢復審發外國人各類赴大陸簽證。發言人稍晚說明,有關機關恢復疫情前簽發、且仍在有效期內的簽證入境功能;恢復審發旅遊在內各類簽證、恢復區域性免簽政策。此外,大陸教育部、衛健委聯合通知,即日起各級學校、托幼機構不再強制要求師生佩戴口罩;非疫情流行時,大專院校不得封校。但學校校醫、保安、環保、校車司機和餐廳工作人員等工作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 中國明起恢復審發赴華簽證 港澳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免簽

    中國明起恢復審發赴華簽證 港澳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免簽

    中國外交部領事司發布公告稱,自周三(15日)零時起進一步調整及恢復審發外國人赴華簽證及入境政策,包括港澳地區外國人士組團入境廣東可免簽證。

  • 解禁!15日起擴大開放大陸公民出境團隊遊國家試點範圍

    解禁!15日起擴大開放大陸公民出境團隊遊國家試點範圍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月1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在會上宣布,2023年1月8日,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措施,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交流合作,中國政府決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恢復疫情前簽發且仍在有效期內的簽證入境功能,恢復審發包括旅遊在內的各類簽證,恢復區域性免簽政策。

  • 工商社論》「數字經濟」將帶領大陸經濟結構轉型

    工商社論》「數字經濟」將帶領大陸經濟結構轉型

     中國召開歷史性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國家領導團隊的換屆當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新的領導班子已經針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歷史任務,提出了具體的方針。除了即將卸任的總理李克強在他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更重要的是,新任總理李強無縫接軌,布局以「數字經濟」(數位經濟)帶領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大方向。

  • 陸2023年國防預算增7.2% 陸專家:按美元換算低於去年

    陸2023年國防預算增7.2% 陸專家:按美元換算低於去年

    大陸今年國防費預算約為1兆5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增幅比去年上調0.1%,這是大陸國防預算連續8年保持個位數增長。軍事學者和專家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在各國普遍增加軍費的新形勢下,今年國防費用預算按照美元換算,實際上是低於去年的,稱隨著國防安全的需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大陸國防費會保持適度增長,將保持定力走和平發展道路。

  • 名家觀點》何偉文:中國經濟走穩走強持續惠及全球

    名家觀點》何偉文:中國經濟走穩走強持續惠及全球

    大陸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4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再次讓經濟分析師們眼前一亮。綜合PMI指數達到56.4,不僅高於1月的52.9,也遠超去年12月的42.6,顯示中國經濟活動已經持續處於擴張區間並且速度還在加快。這一強勁勢頭引起國際媒體廣泛關注,也使海外投資者們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更加樂觀。比如路透社稱,2月中國製造業活動以10年多來最快速度擴張,這令全球市場振奮。

  • 中美關係 摩擦中期待轉機

     中國自2022年末疫情解封以來,積極尋求重返國際舞台的機會,但第一步就面臨美國猛力抗中的組合拳,近期雙邊關係,更因為俄烏戰爭、經貿技術「脫鉤」,乃至偵察氣球等風波急速惡化。隨著「兩會」召開,將如何闡述最新外交政策,攸關大國角力何時現轉機,為全球各界高度重視。

  • 中時社論》避戰謀和比備戰更迫切

    中時社論》避戰謀和比備戰更迫切

    「免於恐懼的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與「免於匱乏的自由」是人類的四大自由,被納入《世界人權宣言》序言內。國防部最近大動作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表面的目的在有效抵禦外敵入侵,卻侵犯了人民免於恐懼及言論兩大自由,所製造的兵凶戰危肅殺之氣,只會加速使台灣走向戰爭。

  • 兩會大驚奇 中國將大幅提高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至6%

    兩會大驚奇 中國將大幅提高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至6%

    據北京多位參與政策討論的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對於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越來越有信心,可能將增長目標調高到6%,並準備藉公布此一增長預估數據來提振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以期有助於中國疫情後的經濟復蘇。

  • 解讀大陸去年經社統計 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

    解讀大陸去年經社統計 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

    新華社報導,國民生產毛額(GDP)超120兆元(人民幣,下同)、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兆元、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突破3兆元。大陸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頂住壓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持續提升,寫下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 簡秀枝》創投名人劉宇環「有溫度」的卓越人生

    簡秀枝》創投名人劉宇環「有溫度」的卓越人生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如果每個人都覺得你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唯一」,而不是「之一」,這個人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大概已經圓融人際關係,而成功了一半。

  • 促和談救俄羅斯 消息人士:中國重新考量對俄烏戰爭態度

    促和談救俄羅斯 消息人士:中國重新考量對俄烏戰爭態度

    外媒引述接近中共決策層的人士透露,烏克蘭在戰場上的頑強抵抗已促使北京方面重新考量,目前中共決策層已更傾向於推動停火以防止俄羅斯進一步受挫或更大規模的失敗。

  •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陸學者提解方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陸學者提解方

    截至2022年末,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中國首次人口負增長。這組統計數據引發輿論熱議。人口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影響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 裴洛西受訪轉述張忠謀建言  美國應持續投資台灣安全

    裴洛西受訪轉述張忠謀建言 美國應持續投資台灣安全

     美國眾議院前任議長裴洛西去年8月2日訪台,引發軒然大波。她近日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指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台灣時對她直言,如果美國以為砸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產業市場,那就太天真了,如果美國想要擁有一個可靠的半導體體系,美國不如繼續投資台灣的安全。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