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影響力的搜尋結果,共2,750筆
2018年可以說是中美建交後美國政府強化「對華遏制」的起點,當年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301調查報告」簽署總統備忘錄,宣佈將對中國產品加徵額外關稅。這標誌著華盛頓對華發起近幾十年來世界貿易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
四十二年前,當年過而立的北京大學研究生趙全勝作為新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赴美留學的國際關係學人之一,踏上赴美旅程時,他並沒有想到,當時還處於「蜜月期」的中美關係後來會演變成世界兩強的競爭對峙。風雨兼程,趙全勝希望自己有生之年還能為促進中美溝通,避免大國衝突而不遺餘力。
日媒報導,日本外務省預計4月發表2023年版《外交藍皮書》,日本政府目前的藍皮書草案對中國措詞強硬,載明中國影響力漸彰,其對外姿態與軍事動向不僅是日本和國際社會極為關切的事項,更對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帶來「前所未見的最大戰略性挑戰」。草案也提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很重要」,並對中俄深化軍事合作表示「重大關切」。
日媒報導,日本外務省預計4月發表2023年版《外交藍皮書》,草案可見日本政府對中國措辭強硬,載明中國影響力漸彰,其對外姿態與軍事動向不僅是日本和國際社會極為關切的事項,更對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帶來「前所未見的最大戰略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草案提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很重要」,並對中俄深化軍事合作表示「重大關切」。
有觀點認為,2023年中美關係將有顯著改善。本文認為,由於中美兩國處理這對雙邊關係的戰略框架完全不同,短時期內看不到雙方調整各自框架的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個戰略框架的博弈決定了雙邊關係仍將處於極具挑戰的階段。能否把此次元首會晤的共識落實到政策層面,恢復雙方原有對話機制和機制性合作,是對兩國外交團隊的巨大考驗。
巴西總統魯拉在3月26日至31日國是訪問中國前夕,接受巴西電台專訪時表示,此訪一大重要事務,就是與中方討論俄烏衝突局勢及推動和平談判等問題,並批評美國不尋求和平。其實,有別於前總統波索納洛對美中關係都不冷不熱,魯拉上任後,巴西左右逢源,美中都想拉攏、爭當盟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會談,展現了兩國團結的夥伴關係與兩人親切的私人情誼。習近平有調停俄烏戰爭之意,普丁稱許習近平「對於國際局勢抱持考慮周全的態度」,表示已經看過中方提出的烏克蘭解決方案,會予以討論。習近平接著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為結束這場戰爭創造機會。
一項由華盛頓知名智庫所做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對被視為觸犯其利益的國家實施的貿易限制和其他懲罰性措施,在取得中國政府想要的結果方面收效不佳。
蔡英文總統將於下周出訪中美洲邦交國貝里斯和瓜地馬拉,並過境美國紐約、洛杉機。另一邦交國宏都拉斯卻表示將與中國建交,曾經是我國外交重鎮的中美洲,眼看著又要被挖掉一塊牆角,僅存的零落磚石搖搖欲墜,蔡總統此行,誠可謂危牆之旅。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會談,展現了兩國團結的夥伴關係與兩人親切的私人情誼。習近平有調停俄烏戰爭之意,普丁稱許習近平「對於國際局勢抱持考慮周全的態度」,表示已經看過中方提出的烏克蘭解決方案,會予以討論。習近平接著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為結束這場戰爭創造機會。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昨、今兩日舉行備受外界關注的會談。法新社針對兩人在烏克蘭衝突、俄中能源與經濟合作等面向彙整了5大要點。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政府過去4年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不冷不熱,隨著今年初新總統魯拉上任,巴西逐漸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都想拉攏、爭權奪勢的新壕溝。
澳大利亞向美英購入核潛艇的交易敲定時,正是中澳關係最低潮,雖然最初這項交易前景不算明朗,但最後還是陸續確定了交易的時程。令人納悶的是,隨著澳大利亞向美英購入核潛艇交易案確立,雖然中國極力反對,冰凍了近3年的中澳關係卻反而逐漸改善,這當中變化令人難以理解。令人不得不猜測:中國是否在應對美國的挑戰時,打算努力爭取與美國盟友們的經濟關係,以此維持在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時不可缺少的經濟實力。
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昨與美國特使陶德(Chris Dodd)會面後,宏國外長雷伊納(Eduardo Enrique Reina)透露,卡蕬楚已對美方說明宏國的外交決策,美方官員表示「尊重」。外交部長吳釗燮說,若友邦向我國索取金錢,是台灣不該付,政府為維繫邦交選擇付錢,「我對不起天,我對不起地,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
「習普會」登場,歐美媒體聚焦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打算在俄烏戰爭中扮演的調停角色,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逐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華盛頓郵報》更指出,習近平訪俄,讓俄羅斯總統普丁士氣大振,同時看到普丁的反美世界新秩序正在成形。
剛抵達莫斯科的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正進行一場讓全球矚目的超級外交活動,即將展開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鍵性會談。美媒《紐約時報》分析認為,習近平置身於俄烏戰爭的中心,讓自己成為替這場戰爭降溫的斡旋者,它將印證陸媒讚譽有加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有多大的能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日起訪俄3天,21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正式會談,預料隨後習還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中國能否擔當俄烏戰爭斡旋者的角色頗受矚目。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17日表示,美方將關注「習普會」的結果,但他提到北京2月發布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明言「美國不支持此時停火的呼籲。」
「兩會」落幕後,中國關注重點轉向國際舞台。中國外交部17日宣布,習近平將於3月20日至22日對俄國進行國是訪問,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任期出訪首站選定俄國,在俄烏戰爭持續膠著之際,習近平此行將肩負勸和促談的重要任務。
我與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邦交關係並非最近才生變,早在2020年時現任總統卡蕬楚競選時曾喊出,上任後要與台灣斷交,但後經美國介入斡旋,卡蕬楚就職典禮還派出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參加,我國也由副總統賴清德出席,美台聯手才穩住邦交。今關係再度生變,美國再度出手,但是否能夠像當年成功挽救台宏邦交,也受關注。
最近有消息指出台灣與宏都拉斯可能會斷交,雖然這個狀況令人擔憂,但我們必須認清國際政治的現實:中國在中美洲的影響力已經超越美國,並且仍持續大力推動各項投資和一帶一路計畫。